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成中學舊址

鎖定
位於吉林省龍井市民聲街789號,龍井一中院內,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基地。由信仰儒教的朝鮮民族主義者姜勳等人於1921年10月8日創立。
大成中學校是20世紀20年代反日鬥爭和進步的社會活動的策源地,對研究延邊地區早期革命活動史及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較高的價值。
中文名
大成中學舊址
地    址
吉林省龍井市龍井一中院內
創辦時間
1921年10月8日
創辦人
姜勳等

大成中學舊址外觀特點

大成中學校舊址東西長36.5米,南北寬8米,為灰磚、鋼筋築成的二層樓結構。
大成中學舊址 大成中學舊址
大成中學舊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兩層青磚樓房,外形簡潔樸素,系西方建築佈局風格,考慮冬季嚴寒,樓梯設在室內東西兩側,走廊均分佈在北側。
南立面中部偏左,建有三層高的方形塔樓,底層三向半圓券門,出入便利,顯穩重之基;二樓觀景陽台,上弧下方,闢開闊之野;三層兀立,百葉朱窗,展挺拔之軀;歇山屋頂,挑檐豪放,現靈動之美。
一方面,主體建築水平與垂直形成了強烈對比,突出了重點;另一方面,塔樓前置,使水平方向的屋頂沒有被隔斷,建築的統一性得到保證。

大成中學舊址建築設施

龍井大成中學
龍井大成中學(9張)
大成中學舊址樓前,在兩階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建有尹東柱詩碑。
二樓設有頗具規模的龍井中學歷史展覽館。展覽館向我們展示了龍井的起源、自19世紀末以來中國境內朝鮮族的教育發展史、以龍井為中心的抗日鬥爭史,以及抗日英雄人物介紹等,展現了20年代初期中國境內朝鮮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同朝鮮共產主義者、抗日誌士一起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進行艱苦卓絕鬥爭的革命史。
1928年在大成中學成立了延邊地區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黨支部,大成中學曾經為紀念“五卅”慘案而舉行了演講大會。這裏,銘刻着龍井中學的光輝足跡,見證着延邊朝鮮族的勤勞、勇敢和不屈不撓。

大成中學舊址發展歷史

大成中學舊址
大成中學舊址(5張)
1921年10月8日,信仰儒教的朝鮮民族主義者姜勳等人創立了大成中學。建校初期有5名教師,50多名朝鮮族學員,以講授“四書五經”、和孔子的封建倫理道德為基本的教學內容。
1922年,朝鮮族早期共產主義者李麟求、李周和到大成中學任教,把大成中學和東興中學的進步學生組織起來,成立了馬列主義研究小組“光復會”。
起初,小組成員只有10多名,後來恩真學校的學生也踴躍加入,成員發展到30多名,他們利用晚間和星期天引導學生研究馬列主義理論。
1923年3月,早期朝鮮共產主義者金思國從蘇聯沿海州來到龍井,在大成中學同方漢民、金正琪、李明熙等青年學生一起創辦了“東洋學院”。他們以大成中學首屆畢業生為骨幹,招收70多名青年學生,在大成中學一樓兩間教室裏開了課。學院裏還設了“共產主義宣傳部特別部”,積極開展宣傳活動。
學員講課的主要內容是俄國十月革命理論與各國共產黨革命鬥爭史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鬥爭綱領等。同年8月,“東洋學院”被駐龍井日本總領事館查封。
1923年4月,大成中學學生反對孔孟之道,提倡民主主義和新科學,舉行了4天罷課,搬掉了孔子的牌位,趕走了孔教會的成員、教導主任林鳳奎,使學校擺脱了儒教思想的束縛,同時增設了英、漢、日語課。
學生中的進步分子利用寒暑假,到農村辦農民夜校,一面掃盲,一面宣傳馬列主義。
1928年5月,由大成中學和東興中學的學生主持,聯合勞動組合、農民同盟、青年總同盟等組織,舉行紀念上海“五卅”慘案講演大會。會上聲討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會後舉行了示威遊行。
1928年下半年,中共東滿區委書記周東郊任大成中學漢語教員,他在課堂上講授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史,培養了一批革命者。
1930年10月,在大成中學組建了中共龍井大成支部,書記林解甲、組織委員金禹鳳、宣傳委員崔學奉。日本帝國主義使用種種手段破壞大成中學的革命活動,但是進步師生團結一致針鋒相對地同日本侵略者進行鬥爭。
1946年9月16日,大成中學校同龍井其他五所中學合併為吉林省立龍井中學。
1988年5月27日,被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列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進行修繕,保存完好,是龍井市重要的旅遊景點,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海內外的賓客觀光旅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