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志如鶴

鎖定
大志如鶴,雖萬里不能回其首。出自成剛小説《再扶漢室》第三十一章李封論鶴。相關李封《論鶴》段落:好鶴者亡,如鶴者興。大志如鶴,雖萬里不能回其首,亦生死難以撼其初,乃在其心。好鶴者懿公耳,如鶴者田橫也。今人多有鯤鵬之折衝,卻無黃鶴之大志。鶴猶無魂,如蜉蝣之存世。古人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方式很多,其中就有很多將自己的志向比喻成自然界中的動物的行為,例如像秦末農民起義的陳勝所説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而《再扶漢室》中李封所抒發的“大志如鶴”,就是有些奇特。
中文名
大志如鶴
外文名
Aim high, such as crane
來    自
《再扶漢室》
類    型
小説

大志如鶴詞語出處

“大志如鶴”原文出處 “大志如鶴”原文出處
大志如鶴,出自成剛小説《再扶漢室》第三十一回拔頭籌李封奪印 爭先鋒大鬧神都,李封當時為了搭救至愛杜清影,唯一的途徑就是在神都武會上一展身手,取得大磐帝國先鋒大印,但是神都武會上高手如雲,平江人胥門信連勝三場,氣勢很盛。和前來爭奪大印的博州大將鍾離勃打得不可開交,李封出於英雄惜英雄的心理,出馬解勸二人。要是換成是平常的話,李封連説話的空隙也沒有,但是就是憑着李封平常的一句類似於抒發人生理想的話,卻使得胥門信、鍾離勃兩個人主動放棄了對先鋒大印的爭奪。這句話就是“大志如鶴”。

大志如鶴詞語剖析

古人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方式很多,其中就有很多將自己的志向比喻成自然界中的動物的行為,例如像秦末農民起義的陳勝所説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而《再扶漢室》中李封所抒發的“大志如鶴”,就是有些奇特,鶴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除了代表那些長壽的吉祥的含義之外,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的多少有些惆悵的情緒。李封所抒發的“大志如鶴”就是帶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回”的悲涼的志向。也是一種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的精神。如果説“怒”是集中體現了《再扶漢室》各式人物最純粹性格形象、“恢復舊物”體現了《再扶漢室》理想的復古情緒,而“大志如鶴”則是體現了《再扶漢室》作者成剛所要表達的真實的人生理想的兩個極端的綜合。
李封的這種“大志如鶴,雖萬里不能回其首”的志向和《再扶漢室》第二十四回中耏門班評價狄城太守東郭俊的“反覆若雁”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觀。

大志如鶴原文解析

原文:二人怒目而視,勃之友邯鄲由、信之友週會搶出助戰!風沙大起,氣勢壯奇!李封騰起一股英雄氣,有意結交,便出馬上前,橫開二傑。二傑問曰:“汝乃何人?”封曰:“某廣陵李封也!”二傑齊驚曰:“莫非言大志如鶴者李郎呼?”封曰:“正是!”信、勃齊曰:“久聞李郎才德蓋世,當讓印於公!”胥門信、鍾離勃攜手並轡而回,相視大笑,頓成至交,再不為仇。(節選自成剛小説《再扶漢室》第三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