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影戲

鎖定
大影戲,中國影戲品種。出現於宋代。 [1] 
中文名
大影戲
類    型
中國影戲品種
出現時代
宋代
歷史
記載見於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元夕”條。後世影戲研究者對大影戲有不同看法。
孫楷第《傀儡戲考原》認為是真人扮演的仿影戲:“蓋影戲所用影人,本雕羊皮為之,其狀渺小。今以人為之,則遽然長大,異乎世之所謂影戲者,此其所以為大影戲也。”周貽白同意孫説,他在《中國戲劇與傀儡戲影戲》中説:“所謂大影戲,不過是在元夕偶一為之的仿戲,並非一項伎藝而於瓦舍演出者。所謂‘戲於小樓’,或系隔窗利用燈影,用人在內動作。”任二北不同意孫、週二氏之見,在《駁我國戲劇出於傀儡戲影説》中明確指出:“大影戲三字的原意,就是大型的影戲,仍為雕紙或雕皮的,並非真人。”
從宋代無名氏《百寶總珍》中關於宋代影戲分大樣、中樣和小樣,近代四川皮影也分大、中、小三型(大皮影人高1.5尺以上,特大的,俗稱大門神的,高達四五尺)可推知,宋代大影戲仍屬雕皮為之的説法更接近歷史真實。
從無名氏《張協狀元》、徐《殺狗記》和《吳舜英傳奇》都有大影戲的曲牌也可説明宋代的大影戲絕不是偶一為之的仿戲,而是有着成熟的音樂和時人喜尚的表演技藝的,否則它的曲牌不會被後來的戲曲吸收,並特別標出乃大影戲曲牌之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