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張旗鼓

(漢語成語)

鎖定
大張旗鼓是一則成語,最早出自於《金雲翹傳》。 [8] 
大張旗鼓形容進攻的聲勢和規模很大;也形容羣眾活動聲勢和規模很大。該成語的結構為動賓式;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1] 
中文名
大張旗鼓
拼    音
dà zhāng qí gǔ
近義詞
聲勢浩大大張聲勢浩浩蕩蕩轟轟烈烈
反義詞
秘而不宣不露聲色
出    處
《金雲翹傳》
注音字母
ㄉㄚˋ ㄓㄤ ㄑㄧˊ ㄍㄨˇ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狀語

大張旗鼓成語出處

清·青心才人《金雲翹傳》:張、李二將領兵先行,督府下令,大張旗鼓,高扯代天招撫杏黃旗。 [8] 
後據此總結出成語“大張旗鼓”。 [1] 

大張旗鼓成語故事

傳説李世民年僅十六歲的時候,為隋煬帝效力。當時突厥兵犯中原,將皇帝圍困存在雁門關。李世民跟隨雲定興將軍去救援,李世民獻計説:“突厥兵的人數比我們多,硬碰硬的話,對我們不利。不如採用‘大張旗鼓’法,讓軍隊的旗幟沿路插過去,晚上也大鳴金鼓,迫使敵人聞風而逃。”雲定興讓大家依計行事,一路上聲勢浩大。突厥皇帝沒料到隋煬帝的救兵來了那麼多,迅速撤離:就這樣,未用一兵一卒,隋軍就不戰而勝。 [2] 

大張旗鼓成語寓意

大張旗鼓時要注意:必勝才張,以大實力完成小目標,重於積譽,否則丟人現眼。張之有法,你的聽眾要是對你有幫助的人,使之接納於自然,好奇於等待之中。成則告之,大張旗鼓就是要做成了之後廣而告之。自知者明,自己誇,別人誇都莫得意忘形,大張旗鼓的目的是積累信譽,建立信心,信心是存於內,揚於表者,失去信心,失去人氣,失去自知是失去信譽的開始。 [3] 

大張旗鼓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大張旗鼓”形容進攻的聲勢和規模很大;也形容羣眾活動聲勢和規模很大。 [1] 
“大張旗鼓”的結構為動賓式;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1] 
運用示例
清·張春帆《宦海》第九回:“李參戎帶着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 [1] 
清·曾樸《孽海花》三十回:“再嫁呢,還是住家,還是索性大張旗鼓的重理舊業?這倒是個大問題。” [7] 
近代·粱啓超《過渡時代論》:“青年者流,大張旗鼓,為過渡之先鋒。” [4] 
近代·毛澤東《元旦祝詞(一九五二年一月一日)》:“大張旗鼓地、雷厲風行地,開展一個大規模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鬥爭,將這些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毒洗乾淨!” [4] 
近代·魯迅《魯迅書信集·致胡適》:“至於那一部小説,本來當屬於古董之部,若要大張旗鼓,頌為二十世紀的新作品,則小子不敏,實不敢也。” [5] 

大張旗鼓成語辨析

大張旗鼓—聲勢浩大—大吹大擂
“大張旗鼓”,“聲勢浩大”,都有“聲勢大”的意思。同樣表示聲勢大,“聲勢浩大”形容聲勢很大;“大張旗鼓”則指大造聲勢。“聲勢浩大”偏重於聲威和氣勢大;“大張旗鼓”偏重於規模大。 “大張旗鼓”可用於羣眾性活動,也可用於個人活動;“聲勢浩大”只用於羣眾性活動,不能用於個人活動。 “大張旗鼓”多作狀語;“聲勢浩大”較多作定語。用作狀語,“大張旗鼓”能修飾的動詞很多;“聲勢浩大”很有限。“大張旗鼓”可修飾“學習”、“表揚”、“幹”等動詞;“聲勢浩大”不能。“聲勢浩大”可作“起義”、“革命”、“遊行”一類詞的謂語;“大張旗鼓”不能。
“大張旗鼓”,“大吹大擂”都有“大規模地宣揚”的意思,但 “大張旗鼓”的“大張”是偏正結構,“旗鼓”是聯合結構,前後兩截又是動賓關係。它的原意是指大規模地擺開旗鼓,通常用來比喻聲勢或規模很大。含有褒義。“大吹大擂”是由兩個偏正結構聯合構成,“吹”是吹喇叭,“擂”是擂鼓。它本來是指鼓樂齊奏,十分熱鬧。多用來比喻大肆宣揚,過分地誇張或顯示自己,含貶義。 [6] 
參考資料
  • 1.    大張旗鼓  .漢典[引用日期2022-01-26]
  • 2.    王澤繪,學樂.老夫子成語趣學堂 第2階 50週年精華紀念版[M].廈門:鷺江出版社,2014.01:20
  • 3.    黃禹涵.簡單致勝 創業成功的五個步驟[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05:129-130
  • 4.    黃鳴奮.喜慶吉言[M].廈門:鷺江出版社,1996.01:128
  • 5.    王朋,鐘鳴.通用成語詞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09:172
  • 6.    蔣蔭楠.同義成語例解[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11:47
  • 7.    沈米成,宋福聚.精編成語詞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01:205
  • 8.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大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0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