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嶝街道

鎖定
大嶝街道,隸屬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 [5]  ,地處翔安區東南部,與金門島距離1800米,東與晉江圍頭隔海相望,東南、南與金門島相望,西南望廈門島,西、西北大嶝大橋連新店鎮,北、東北望新店鎮南安石井鎮 [2]  街道區域總面積14.16平方千米。2020年末,大嶝街道總人口數27031人。 [4] 
1984年06月至1984年10月,大嶝公社更名為大嶝鄉。1991年10月29日,撤銷大嶝鄉的建制,設立鎮建制。2005年,撤銷大嶝鎮,設立大嶝街道。 [2]  截至2021年10月,大嶝街道轄10個社區, [3]  街道辦事處駐田乾社區龍田南三路1號。 [6] 
2011年,大嶝街道財政收入558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545元。 [2] 
中文名
大嶝街道
外文名
Dadeng Sub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350213001000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
地理位置
翔安區東南部
面    積
14.16 km²
下轄地區
10個社區
政府駐地
田乾社區龍田南三路1號
電話區號
0592
郵政編碼
36110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7031 人(2020年末總人口)
車牌代碼
閩D

大嶝街道歷史沿革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前屬同安縣,後改屬馬巷廳。
民國元年(1912年),屬同安縣。
民國二年(1913年),劃屬思明縣。
民國四年(1915年),為金門縣第七區嶝東、嶝西、小嶝3個鄉。
1949年,第七區改大嶝區,屬金門縣。
1951年,為南安縣大嶝區。
1958年,為南安縣大峯戰地公社、大嶝公社。
1970年,劃屬同安縣,為大嶝公社。
1971年01月,原南安縣管轄的大嶝公社劃歸同安縣。
1984年06月至1984年10月,大嶝公社更名為大嶝鄉。
1991年10月29日,撤銷大嶝鄉的建制,設立鎮建制。
1996年12月,改屬同安區。
2002年10月,遷駐田墘村至西田村。
2003年04月26日,原廈門市同安區管轄的大嶝鎮劃歸廈門市翔安區。
2005年,撤銷大嶝鎮,設立大嶝街道。 [2] 

大嶝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嶝街道轄嶝崎、蟳窟、雙滬、田墘、山頭、陽塘、北門、東埕、小嶝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 
截至2021年10月,大嶝街道轄10個社區, [3]  街道辦事處駐田乾社區龍田南三路1號。 [6] 
大嶝街道區劃詳情
田墘社區
嶝崎社區
雙滬社區
東埕社區
小嶝社區
山頭社區
蟳窟社區
陽塘社區
北門社區
嶝灣社區

大嶝街道地理環境

大嶝街道位置境域

大嶝街道地處翔安區東南部,由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島三個島嶼組成,與金門島距離1800米,東與晉江圍頭隔海相望,東南、南與金門島相望,西南望廈門島,西、西北大嶝大橋連新店鎮,北、東北望新店鎮南安石井鎮。距翔安區政府11千米。 [2]  街道區域總面積14.16平方千米。 [4] 

大嶝街道地形地貌

大嶝街道地勢平緩,南略高、北略低。地形分為低丘、台地、灘塗、海灣,多紅壤,有潮土和鹽土,海岸線長16.5千米,多泥沙岸。最高點寨仔山位於島中部,海拔41.6米;最低點位於西南鹽場,海拔3米。 [2] 
大嶝街道衞星圖 大嶝街道衞星圖

大嶝街道氣候

大嶝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温低於內陸,僅21.5℃,1月平均氣温13℃,7月平均氣温28.2℃;年降雨量比內陸少,僅1060毫米。常年無霜期326天以上。 [2] 

大嶝街道自然災害

大嶝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高温、乾旱等。 [2] 

大嶝街道自然資源

2011年,大嶝街道有農業耕地3316.1畝,人均0.16畝。 [2] 
大嶝街道擁有耕地總面積155.27公頃,林地面積1078.9475公頃。 [7] 
大嶝街道電子地圖 大嶝街道電子地圖

大嶝街道人口

2010年,大嶝街道常住人口18328人。 [1] 
2011年末,大嶝街道總人口2.30萬人,其中常住人口2.16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暫住人口1209人。第六次人口普查總人口中,男性0.90萬人,佔49.1%;女性0.93萬人,佔50.9%;總人口中14歲以下2905人,佔15.8%;15~64歲13531人,佔73.8%,65歲以上1892人,佔10.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81萬人,佔98.8%;有土家、仡佬、苗、壯等13個少數民族,共223人(包括1人未識別),佔1.2%。3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4個,其中土家族59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26.5%;仡佬族43人,佔14.8%;苗族34人,佔15.2%;壯族30人,佔13.5%。人口出生率1.8‰,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5.2‰。 [2] 
2020年末,大嶝街道總人口數27031人。 [4] 

大嶝街道經濟

大嶝街道綜述

2011年,大嶝街道財政收入5586萬元,其中營業税3854萬元,增值税10萬元,企業所得税170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545元。居民人均純收入9100元。 [2] 
大嶝街道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 大嶝街道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

大嶝街道農業

2011年,大嶝街道農業總產值9836.78萬元,主產玉米、甘薯、花生等。其中紅蘿蔔、西瓜等產值20多萬元。海水養殖紫菜、牡蠣、鮑魚、對蝦、花蛤、泥蚶等,養殖面積約50公頃。 [2] 

大嶝街道工業

2011年,大嶝街道工業總產值3.25億元,同比增長23.8%;大嶝鹽場1.33萬平方米,年產原鹽1.43萬噸、產值492萬元。 [2] 

大嶝街道商業

2011年末,大嶝街道有“大嶝對台小額商品貿易市場”經營店500多家,食品、水產、縫紉、刺繡、建材等小企業100多家。 [2] 

大嶝街道金融業

2011年,大嶝街道有農信社、郵儲銀行、農業銀行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分行或設辦事處。 [2] 
  • 旅遊業
大嶝旅遊主題層次較為豐富,包括以戰地觀光園為主的紅色旅遊主題、以大嶝對台交易市場為主的商貿體驗主題,以及以小嶝休閒漁村為主的民俗風情體驗主題,年均接待遊客140.2萬。 [7] 

大嶝街道交通運輸

大嶝街道有廈門國際新機場落户,並配套建設軌道3、4號線和機場快速路。 [4] 

大嶝街道社會事業

大嶝街道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嶝街道有文化中心8個,圖書室6個,藏書1萬多冊。 [2] 
2011年末,大嶝街道有體育場5個,社區均安裝健身器材,成立腰鼓隊、太極拳隊、籃球隊等。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0%。
2013~2016年,大嶝街道打造市民休閒廣場、多功能文化廣場等11處休閒娛樂場所。 [7] 

大嶝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嶝街道有小學4所,在校生1129人,專任教師8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 
2013~2016年,大嶝街道建成9所中小學及幼兒園,配置8家社區書院。 [7] 

大嶝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大嶝街道有醫療機構10個,其中大嶝中心衞生院專業人員25名,病牀25張。9個社區醫療站,醫務人員27人。 [2] 
2013~2016年,大嶝街道實現社區衞生所全覆蓋。 [7] 

大嶝街道廣播電視

1968年5月,大嶝街道建有線廣播站。
1971年初,大嶝街道前沿廣播站通小嶝島。
1975年,大嶝街道廣播喇叭入户。
1979年,大嶝街道重設野外廣播。
2002年,大嶝街道村村建有線廣播室。
1993年,大嶝街道有線電視入島。
2000年3月,大嶝街道鋪設跨海光纜。
2006年6月,大嶝街道建衞星轉播網。
2011年末,大嶝街道有線電視4300户,入户率65%。 [2] 

大嶝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大嶝街道有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11户,人數746人,低保金87.82萬元。優撫38人,殘疾人477名。 [2] 

大嶝街道基礎設施

2013~2016年,大嶝街道先後在山頭、田墘、東埕等8個社區開展了“美麗鄉村,共同締造”工作,對轄區內社區道路“髒、破、窄”道路、主幹道等進行了硬化、拓寬及景觀提升,建成了小嶝臨時鋼棧橋,打通大小嶝陸上通道,方便小嶝居民和遊客出入,告別小嶝孤島時代。 [7] 

大嶝街道歷史文化

大嶝街道人文歷史底藴深厚,擁有八二三炮戰戰地、金門縣政府舊址、邱葵故居、林希元故居等古蹟遺址,以及“英雄三島”精神、南音文化等非物質文化。其中,在“八二三炮戰”過程中三島人民與駐紮部隊並肩作戰表現出的“艱苦奮鬥、甘於奉獻、不怕犧牲”的“英雄三島”精神,被列為廈門市“六種精神”之一。理學名宦林希元流傳下的希元文化精神傳承至今,以“希元”命名的希元書院和“希元文化節”相繼成為大嶝街道文化品牌。南音歷史代代相傳,現有五個南音社,社區南音古為今用,走出村社,展現藝術魅力。 [7] 

大嶝街道風景名勝

  • 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
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坐落在風光旖麗的大嶝島東南端,佔地87000多平方米,這裏曾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一度成為戰爭廢墟,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就落下1.5顆炮彈。以統一祖國大業為主題,以戰地觀光為內容,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知識教育、軍事科普教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教育基地和旅遊勝地。觀光園內建有“世界之最——大喇叭”、“八·二三炮陣地遺址”、“英雄雕塑廣場”、“戰地坑道”、“英雄三島軍民史蹟館”、“軍事武器陳列場”、“國防教育館”、“世界兵器模型展館”、“祖國和平統一展覽館”、“空飄、海漂史蹟展覽館”等景點。
大嶝街道戰地公園 大嶝街道戰地公園
  • 金門縣政府舊址
金門縣政府舊址為抗戰時期金門縣政府總部,位於大嶝田墘北里131號,建於清末至民國九年(1910年~1920年),坐東朝西,兩落紅磚古厝民居,面闊11.7米,總進深31米,建築面積約362.7平方米。前落面闊3間,雕磚貼面,菱形紅磚裝飾牆面,上部為清水煙炙紅磚院牆,門楣上方鐫刻“滎陽衍派”四字。正面院牆水車堵裝飾着彩繪泥塑,有鳳鳥吉祥圖案和“居之安”、“和為貴”楷書文字。裙堵為花崗岩石砌築,底部是櫃枱腳石柱礎,前面花崗岩磨面石埕。中為天井,兩側櫸頭。後落面闊3間;進深3間,進深11米;高8.5米。中為廳堂,硬山頂,燕尾脊,脊堵裝飾吉祥花卉。步通兩端板頂上各有一間用清水煙炙磚砌築的小閣樓,馬鞍脊。 
  • 邱葵故居
邱葵(1244年~1333年),字吉甫,號釣磯,宋末元初福建同安小嶝島人,理學家。離邱葵故居不遠,有一座順英橋連着“順濟廟”和“英靈殿”。兩座廟之間有一個湖,湖邊還有一處宋代遺蹟—美人井。
  • 八閩鐵樹王
鐵樹的學名叫做蘇鐵,有人叫它“番蕉”“鳳尾蕉”“避火蕉”,屬蘇鐵科常綠喬木,是裸子植物的一種,鐵樹園的這棵古鐵樹已有650多年的樹齡,為廈門市樹齡最長、樹體最大的鐵樹,被譽為“八閩鐵樹王”,在早期被列為廈門市重點保護古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