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島久直

鎖定
大島久直(1848—1928),日本陸軍大將。歷任步兵聯隊長、陸軍大學校校長、旅團長、第九師團長、近衞師團長、教育總監。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 [1] 
中文名
大島久直
國    籍
日本
出生日期
1848年9月5日
出生地
日本秋田縣
死亡日期
1928年9月27日

大島久直人物生平

大島久直1848年(嘉永元年)9月5日生於日本秋田縣,藩士出身,槍術教習大島久徵次子。曾參加戊辰戰爭。1871年5月25日初任陸軍中尉。歷任第七番大隊副官、步兵第二聯隊大隊長、東京鎮台參謀副長、別動第四旅團步兵第一聯隊大隊長(參加西南戰爭)、東京鎮台參謀、陸軍省總務局次長、東京衞戍司令官、步兵第十一聯隊長、近衞步兵第三聯隊長、陸軍大學校校長。1892年2月3日晉升陸軍少將,後歷任步兵第五旅團長、監軍部參謀長、步兵第六旅團長。 [1]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大島久直第六旅團隸屬第三師團編入第一軍戰鬥序列,參加徵清作戰。10月25日,大島久直率軍突破鴨綠江防線入侵中國,佔領安東。12月3日由安東出發西犯,12日攻佔析木城。13日再陷海城。19日與清軍宋慶所率毅軍戰於海城附近的馬圈子、感王寨。此役,第六旅團傷亡慘重。其所屬第十九聯隊第二大隊,“參戰367名將卒中,死傷者達160餘名,尤其第七中隊14人中有13人負傷,僅一人無事”。 [1] 
日軍冒險攻佔海城後,立即陷入“以孤軍入重地兵械糧糗不繼”的困難境地。加之冬季嚴寒,士兵凍傷者甚多,甚至“因懼而自縊者有之”。清軍乘勢自1895年1月17日開始向海城連續發動五次反攻。反攻雖未得手,但打得困守在海城的日軍第三師團,一夕數驚,疲憊不堪,傷亡很大。 [1] 
2月,第一軍司令官野津道貫制定了“遼河下游掃蕩作戰”計劃。3月2日,大島久直率第六旅團佔領了鞍山站。4日,率隊遷至牛莊西南,向牛莊發動進攻。5日與其他部隊配合,攻佔了牛莊。9日,以第三師團前衞司令官率軍入侵田莊台。遼東戰事結束。 [1] 
馬關條約簽訂後,被任命為台灣總督府軍政部長、台灣總督府陸軍參謀長。1895年8月20日以軍功封男爵。1896年4月代替立見尚文為日本陸軍大學校校長,6月任步兵第十二旅團長。1897年4月再任陸軍大學校校長。1898年10月晉升陸軍中將,成為新設立的第九師團第一任師團長。 [1] 
1901年,日本根據《辛丑條約》獲得在中國境內駐屯軍隊特權。在條約正式簽訂前的幾個月,5月底日本政府以“護僑”、“護路”為名,在清國駐屯隊基礎上,宣佈成立“清國駐屯軍”,任命大島久直中將為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設於天津海光寺,兵營分別設於海光寺和北京東交民巷,兵力部署於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島、山海關等地,最初總數1650人,不久增至2600人。其中天津因有日租界,駐軍最多。“清國駐屯軍”為日本陸軍最早的海外駐軍“四大兵團”之一,中華民國成立後改稱“中國駐屯軍”(“支那駐屯軍”)。 [1] 
1904年日俄戰爭中,率第九師團編入乃木希典的第三軍,參加旅順攻略戰,猛攻三次,所屬四個步兵聯隊長全部負傷。又立即投入到奉天之戰,兵力損失達到二成。 [1] 
1906年4月1日授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5月29日晉升陸軍大將,7月6日任近衞師團長。翌年9月21日升子爵。1908年代替西寬二郎出任陸軍三長官之一的教育總監,1911年任軍事參議官。1913年9月5日編入後備役。1928年9月27日死亡,追授勳一等桐花旭日大綬章。 [1] 
1906年4月1日授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死亡後,追授勳一等桐花旭日大綬章。 [1] 

大島久直人際關係

父親:大島久徵 [1] 
長子:陸軍大佐大島久忠子爵(陸士23), [2] 
第七子:陸軍大佐大島卓(陸士31)。 [2] 
參考資料
  • 1.    徐平.中日甲午戰爭人物誌/下卷·日本篇:金城出版社,2014年01月:200-202
  • 2.    吳春秋主編 .《外國軍事人物辭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2月:第1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