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岸村

(中國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下轄村)

鎖定
大岸村位於黃坡鎮城區西北面,靠近373線省道旁,坐落鑑江下游西岸,為平原地帶,面積: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50.33畝,人口:7132人,户數:1498户。 [1] 
中文名
大岸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吳川市
地理位置
黃坡鎮城區西北面
面    積
6.8 km²
下轄地區
有10條自然村
電話區號
0759
人口數量
7132 人
方    言
吳川話

大岸村建制沿革

1952年,為大岸行政村。
1957年,屬平澤小鄉。
1958年,屬平澤大隊。
1961年,為平澤小公社。
1964年,改為平澤大隊。
1978年,分為大岸、民樂兩個大隊。
1982年,合併為大岸大隊。
1983年,改為大岸比鄉委會。
1987年,改為大岸村委會。
1989年,改為大岸管區。
1996年,大岸村被評為革命老區村莊。
1998年,改今名。
2004年,被吳川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評為綠色文化村莊。 [1] 

大岸村行政區域

大岸村委會有10條自然村,分別是:大岸村、岸西村、南岸村、大垌村、民樂村、西村、南村、馬斜村、同樂村,各村莊姓氏有:黃、李、林、鄭、張、龍、陳、鄧、吳、譚、龐、紀、紹、陸、蔡、盧、餘。 [1] 

大岸村經濟建設

1975年,吳川市土產公司在大岸村建設一個黃麻加工廠,為大岸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中有品種分類加工、搬運工等,對大岸村民收入大增,又在1983年至1994年間由於有地理優勢,黃坡港務所在大岸村邊建成一個碼頭堆放貨物,年吞吐量達30000噸,對貨物的轉運需人工去完成,大岸相應成立了一個搬運隊,負責二個部分的裝卸工作,又多了一項經濟收入的來源。 [1] 

大岸村文化教育

1985年,曾提出凡是考上大學的大岸村學子實行獎稻穀的設想。在2004年開始由大岸文化室牽頭成立獎學獎教基金會,對於屬黃氏始祖傳下的後代和範圍包括敬奉大岸真衣的會內弟子的15條自然村莊不分姓氏的凡考取一、二本的優秀學子都實施獎勵,並在學子進入新學期前10天舉行學生及家長一齊參加的歡迎學子回校的座談會,暢談學業成就、學習心得、前途嚮往及鼓勵後屆考生努力學習,一起為祖國爭光,這一善舉已堅持了17年,從不間斷,直接獎勵學子405人。另外又在獎教方面都有措施,實行凡是在大岸小學畢業考上吳川一中、湛江一中的學生都對教師頒發獎勵金,以鼓勵老師勤懇、用心教學,從小學開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對以上的獎學做法深得社會認可,其收效是通過獎學能提高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激勵學長更加嚴格要求子女勤懇學習,喚起子女勤奮學習向上的優良品德,在大岸一向以來重視教育思想的同時,喚來了吳川黃氏獎學及扶貧工作的到來,直接響應了廣東省努力建設文化大省的號召具有時代性。 [1] 

大岸村歷史文化

大岸村真衣廟

大岸村真衣廟,作為中共地下黨組織的一個秘密聯絡站,經歷了革命的洗禮,見證了革命鬥爭的歷史,真衣廟其實是一個出色的重要交通聯絡站。2006年被吳川市人民政府評為文物保護單位,又在2010年真衣廟被湛江市人民政府評為文物保護單位。 [1] 

大岸村舞二真

大岸村的“舞二真”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由一世祖代代相傳至今,有原始的袍盔,面具為依據,大岸的“舞二真”共有套路72套,其各環節套路不一,可稱為舞蹈化石,現在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登記,又確認了傳承人,已獲得國家給傳承人的資金補助。在1998年被廣東省文化廳授予大岸村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又2013-2017年授予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