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山鎮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市轄鎮)

鎖定
大山鎮,隸屬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市,地處興仁市東北,東與回龍鎮馬馬崖鎮交界,南與巴鈴鎮毗鄰,西與晴隆縣接壤,北與百德鎮波陽鎮相連。 [4]  轄區面積115.37平方千米。 [4]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山鎮常住人口21307人。 [5] 
大山鎮明、 清時期,屬普安州普安縣;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興仁縣新治鄉;1984年,改大山鄉。 [1]  2015年1月,撤銷大山鄉,設大山鎮。 [3]  截至2021年10月,大山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 [2] 
2011年,大山鎮地方財政收入108萬元,比上年增長31.7%。 [1] 
中文名
大山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市
地理位置
興仁市東北
面    積
115.37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大山居委會二組
電話區號
0859
郵政編碼
56230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車牌代碼
貴E
人    口
21307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大山鎮歷史沿革

明、 清時期,屬普安州普安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興仁縣新治鄉。
1950年,屬興仁縣三區。
1953年,新治鄉更名永和鄉。
1958年,改為躍進公社大山管理區。
1962年,改大山公社。
1984年,改大山鄉。
1992年,啓白鄉併入大山鄉。 [1] 
2015年1月,撤銷興仁縣大山鄉,設置新的大山鎮,轄原大山鄉(除老裏齊村巖子衝組外)。 [3] 

大山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山鎮轄1個社區,大山社區;上務村、野場村、爾期村、河壩村、豬槽箐村、商寨村、野納村、老裏齊村8個行政村。 [1] 
截至2021年10月,大山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大山社區、豬槽箐村、上務村、野場村、爾期村 、河壩村、高寨村、野納村、老裏旗村。 [2]  153個村民組。 [4] 

大山鎮地理環境

大山鎮位置境域

大山鎮地處興仁市東北,介於東經105°33′96″~105°47′56″,北緯25°65′33″~25°57′99″之間,東與回龍鎮、馬馬崖鎮交界,南與巴鈴鎮毗鄰,西與晴隆縣接壤,北與百德鎮、波陽鎮相連。距城區約42千米,轄區面積115.37平方千米。 [4] 

大山鎮地形地貌

大山鎮最低海拔828米,最高海拔1750米,相對高差達922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4] 
大山鎮 大山鎮

大山鎮氣候

大山鎮年平均氣温16℃,一月平均氣温8.5℃,絕對最低温度-2℃,七月平均氣温21℃,最高温度39℃。 [4]  平均氣温年較差12.5℃,最大日較差15℃。生長期年平均360天。無霜期年平均352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8月,7月最多。 [1] 

大山鎮水文

大山鎮境內有北盤江支流麻沙河流經。 [4]  從上務村紅背組流入穿境而過,河道長2千米,向東流入北盤江。 [1] 

大山鎮自然資源

大山鎮境內礦藏以碳酸岩、石灰岩為主,有少量黃金。 [1] 

大山鎮自然災害

大山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山體滑坡、泥石流、洪澇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9年8月,造成300餘畝農田被淹,直接經濟損失達300餘萬元。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2009年8月-2010年4月,造成農作物大面積絕收,直接經濟損失達3500萬元。 [1] 

大山鎮人口

2011年末,大山鎮轄區總人口3402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30人,城鎮化率7.1%。另有流動人口160人。總人口中,男性17591人,佔51.70%,女性16434人,佔48.3%;14歲以下8956人,佔26.32%;15-64歲22847人,佔67.15%;65歲以上2222人,佔65.5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543人,佔83.89%;有彝、苗等少數民族共5482人,佔16.11%。超過2000人的少數民族有彝族1個民族,達2879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2.52%。2011年,人口出生率14.07‰,人口死亡率6.45‰,人口自然增長率7.62‰。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山鎮常住人口21307人,男性11086人,女性10221人。 [5] 
截至2022年3月,大山鎮轄區內總人口34274人,就業人口總計5583人。 [4] 

大山鎮經濟

綜述
2011年,大山鎮地方財政收入108萬元,比上年增長31.7%。税收收入108萬元,比上年增長58.02%;非税收收入比上年下降100%。 [1]  2011年,大山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083元。 [1] 
2011年末,大山鎮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各類存款餘額4291萬元,比上年增長11.71%;各項貸款餘額7268萬元,比上年增長12.86%。 [1] 
2011年,大山鎮電信業務收入580萬元。 [1] 
農業
2011年,大山鎮耕地面積17955畝;可利用草地面積5000畝,林地面積89908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8120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94%。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水稻為主。2011 年,生產糧食7432噸,其中玉米4518噸,小麥1061噸,水稻59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金銀花、乾果、生薑、薏仁米、油菜等。2011年,烤煙產量150噸,油菜籽產量172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 年,生豬飼養量27103頭,年末存欄12734頭;牛飼養量6500頭,年末存欄4465頭;羊飼養量3500只,年末存欄1500只;家禽年末存欄46860羽。2011年,生產肉類1417.3噸;禽蛋55噸;畜牧業總產值3200萬元。 [1] 
截至2011年末,大山鎮累計造林1.1萬畝,林木覆蓋率41.6%。 [1] 
截至2022年3月,大山鎮有耕地面積61903.5畝(旱地57849.9畝,水田4053.6畝),林地面積48414.6畝。 [4] 
郵電業
2011年末,大山鎮有郵政網點1個,郵政代辦所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6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8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5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4萬件,徵訂報紙2.3萬份、期刊1.5萬冊,業務收入13.8萬元。電信服務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容量180門,固定電話用户25户,比上年減少3户,電話用户普及率0.8%;移動電話用户1368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40.21%; [1] 

大山鎮交通運輸

大山鎮有巴(鈴)百(德)柏油路過境,長48千米;通村組公路23條,總長55千米。2011年,客運總量11萬人次,貨運總量15.8萬噸。 [1] 

大山鎮社會事業

大山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山鎮有小學18所,在校生3669人,專任教師15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67人,專任教師6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2011年,大山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40萬元,比上年增長5.8%。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1] 
截至2022年3月,大山鎮有中學1所,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5所,鎮中心小學1所,鎮中心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5所,村級完小6所。 [4] 

大山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山鎮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農家書屋9個,藏書3500多冊;民間藝術團隊2個,民間演員50多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彝族舞蹈“阿妹戚託”,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992年貴州省文化廳命名大山鄉野場村為吉巴達藝術之鄉。 [1] 
2011年末,大山鎮有農民活動健身場地1個,體育活動場所13個。 [1] 

大山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大山鎮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4個,其中門診部(所)4個;病牀36張,固定資產總值32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0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20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5萬人次。2011年,大山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7490人,參合率97%。 [1] 

大山鎮社會保障

2011年,大山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8户,人數127人,支出37.95萬元,月人均249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945户,人數4892人,支出469.9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54人次,支出56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54.44萬元,敬老院1家,牀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8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074人,參保率99.75%。 [1] 

大山鎮基礎設施

廣播電視
2011年末,大山鎮有線電視用户298户,“村村通”無線電視接收用户7998户,電視綜合覆蓋率97.5%。 [1] 
設施建設
截至2022年3月,大山鎮通組路、生產路硬化項目123個106.5公里,串户路硬化項目104個103.2公里,太陽能路燈項目101個5654盞,文體活動場所9個,庭院硬化1018户20360平方米,活動室建設項目9個。實現農村安全飲水、住房安全保障、4G信息網絡、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全覆蓋。 [4] 

大山鎮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大山鎮因境內山多山大, 居住地高而得名。 [1] 
文物古蹟
大山鎮境內有明朝安營土司城堡、陳伯祥莊園、二道箐石林。 [4] 
大山鎮古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