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山腳村

(雲南保山市施甸縣水長鄉下轄村)

鎖定
大山腳村隸屬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水長鄉,屬於山區,位於水長鄉政府西邊,距離縣城36公里,距離水長鄉政府10公里。國土面積8.7平方公里。海拔1820米,年平均氣温14.5℃,年降水量1300毫米。適合種植烤煙、包穀、麥類、核桃等農作物,有耕地1699畝,人均耕地1.3畝。有林地面積8593.45畝,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有農户313户,有鄉村人口1309人,其中農業人口1289人,勞動力772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36人,2007年全村經濟收入345.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5.5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2009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71.82萬元,其中種植業出收入48.52萬元,佔總收入的67.56%;畜牧收入14.3萬元,佔總收入的19.9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7頭,牛6頭),林業收入1.5萬元,佔總收入的2.09%。第二、三產業收入4.4萬元,佔總收入的6.13%;工資性收入0.8萬元,佔總收入的1.11%,農民人均純收入955.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8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在省內務工人26人,到省外務工2人。該村現有農户315户,共有鄉村人口1287人,其中男性663人,女性624人。農業人口1268人;勞動力77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80人,占人口總數的13.9%,參加農村合作療1243人,參合率96.5%,享受底保21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室和鄉衞生院,距鄉衞生院10公里,距村衞生室0.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户315户,佔總數的100%。
中文名
大山腳村
所屬地區
雲南保山市施甸縣水長鄉
地理位置
位於水長鄉政府西邊,距離縣城36公里,距離水長鄉政府10公里
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温14.5℃,年降水量1300毫米

大山腳村基礎設施

全村有127户飲用自來水,有188户飲用井水,有188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不達標(佔農户總數的59.4%);有315户通電,佔農村總户數100%;擁有電視機農户160户,佔總户數的50.48%;有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的農户106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26户,分別佔農村總户數的33.2%和39.6%。 該村到鄉道路和進村道路為彈石路;村內道路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擁有拖拉機2輛,摩托車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315户,裝有太陽能4户。全村建有小水窖238口。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户31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47畝,有效灌溉率100%。
該村到2009年底止,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有315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大山腳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永保完小或乾塘子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水長中學,村委會距離乾塘子小學7公里,距離永保小學2公里,距中學1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2人,其中小學生218人,中學生64人。

大山腳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0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37.9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籌勞658個(勞均0.85個)。有固定資產3.8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項目有辦公費、炊事員工資、電費、電話費、青年婦女補貼等。 [1] 

大山腳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有黨小組6個,黨員總數49人,黨員中男黨員45人,女黨員4人,設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6人。

大山腳村人文地理

大山腳村委會位於大箐山西邊山腳,故名。1964年設茶花大隊,1984年4月設大山腳鄉,隸屬水長區,1988年3月設大山腳行政村。該村的大山腳自然村茶花小組,以百年茶花樹命名,此茶花在滇西尚屬一絕。其花鮮紅豔麗,花期長達3月之久。吸引了眾多觀賞者和新聞媒體絡繹不絕。

大山腳村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縣、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和要求,該村委班子認真學習、積極組織配合、開展新農村建設項目:
1、農網改造:已完成大長窪自然村、石花洞自然村和大山腳村村民小組,涉及農户145户,國家投入14.5萬元,農户自籌2.9萬元。
2、煙水配套工程小水窖建設完成238口,國家投入45.69萬元,農户自籌23.8萬元。
3、沼氣池和三改三建工程:涉及大山腳小組、姚寨小組及其它小組部分農户。完成108口,國家投入8.64萬元,農户自籌12.96萬元。
4、核桃種植面積2000畝,上級投入12萬元,農户以工折資0.6萬元。

大山腳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人畜飲水困難(水質未達標),基礎設施薄弱,文化教育條件限制,醫療條件缺乏。各自然村路況較差,雨季難以通行。
2、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鞏固糧食生產和烤煙支柱產業。發展養殖生豬產出,每年2000頭,牛20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910元,增加到1100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