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山口水電站

鎖定
大山口水電站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靜縣境、開都河中游幹流上,距巴音格楞蒙古族自治州州府庫爾勒市120km。大山口水電站的任務為發電,電站裝機容量8萬kW,保證出力1.78萬kW,年發電量3.1億kW·h,承擔巴音格楞州及鐵門關係統的調峯、調頻及事故備用任務。無耕地淹沒及施工徵地,也不需遷移人口。
中文名
大山口水電站
位    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靜縣
保證出力
1.78萬kW
年發電量
3.1億kW·h

目錄

大山口水電站水文地理

大山口水電站 大山口水電站
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800平方公里,佔開都河(博斯騰湖以上)流域總面積的86.7%。據大山口水文站水文觀測資料,壩址多年平均流量為10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逕流量34.4億立方米;實測最大流量883立方米/秒,百年一遇設計洪峯流量149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校核洪峯流量2520立方米/秒(加20%安全保證值)。壩址多年平均輸沙量58.2萬t,多年平均含沙量0.169kg/立方米,泥沙多集中於6~8月洪水期。開都河上中游山間盆地與峽谷區氣候嚴寒,年平均氣温-5.1℃,最低氣温-40.5℃;流冰期長達180天左右,11月初結冰,次年3月開始解凍。大山口水文站1966年實測總流冰量達869萬立方米。水庫正常蓄水位1405m,為峽谷河道地形;庫岸為石灰岩、白雲質灰巖、泥質灰巖及凝灰岩等,無滲漏問題。只在壩址上游約1.4和4km處有兩處滑坡,初步估算塌方量分別約為6萬立方米和3.75萬立方米,其穩定性及對主要建築物安全運行的影響待研究,必要時可採取工程措施處理。壩址基岩為厚層灰巖,岩溶發育微弱,岩石質地較好,平均濕抗壓強度在50MPa以上。壩址區岩層擠壓強烈,斷層帶形成擠壓片理,並分佈有泥質灰巖和少量粉細砂岩,強度和變形不均一,層間存在擠壓錯動現象,且兩岸分佈有主要斷層F1、F9等,因此,對兩岸壩肩不利的滑裂面組合需進行穩定分析和驗算,必要時並對F1和F9採取工程措施處理。根據新疆地震局的鑑定意見,壩區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 [1] 

大山口水電站建設

本電站主要建築物按二等工程設計。樞紐由混凝土重力拱壩、導流兼泄洪隧洞、升壓變電站、引水系統及左岸地面廠房組成。按初步設計成果,大壩為定圓心等半徑拱壩,最大壩高71m,最大底寬25m,厚高比為0.352。左、右岸為混凝土重力壩副壩。壩頂中央設7孔敞開溢流式表孔,每孔淨寬10m。偏右岸表孔旁設一孔口尺寸4×4m的底孔,底板高程1365m,不參加泄洪。導流泄洪洞洞身長約413.8m,襯砌內徑9m,進口底板高程1355m,出口底板高程1351m,均採用挑流式消能。引水式發電廠房佈置在左岸,明渠至進水口段長155.4m,洞身段長約312.7m,襯砌內徑8m,不設調壓井。廠房為地面式,內裝4台單機容量2萬kW的水輪發電機組。 大山口水電站對外交通採用公路。施工導流採用全年隧洞導流方案。導流標準為5年一遇洪水設計,流量695立方米/秒。
本電站工程由新疆區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設計,武警交通五支隊等承擔施工任務。國家計委明確為地方建設項目,要求總投資控制在1.6億元以內,原水電部補助5000萬元,安排銀行貸款5000萬元,其餘由新疆區自籌,幷包幹建設。本工程於1987年4月開工建設。
參考資料
  • 1.    大山口水電站  .國學大師_國學網_漢字寶典_國學經典&古典文學_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電子版&永樂大典[引用日期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