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屯彝族土司莊園

鎖定
大屯彝族土司莊園位於貴州畢節市城東北80公里處的大箐山麓,地處大屯鄉大屯村。莊園為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彝族土司餘象儀始建,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彝族土司餘達甫增建。莊園依山而建,坐東南而向西北,佔地約6000平方米 [1] 
院內進深80餘米,橫寬60餘米,整個建築佔地6000多平方米。據傳,當年參加修築莊園的有近300名工匠,歷時3年,方才大功告成。大屯彝族土司莊園是全國僅存的保存較為完整的彝族土司莊園之一,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是研究民族、民俗學的珍貴實物資料。1994年至2011年,國家文物局先後數次撥款400多萬元,對大屯彝族土司莊園進行了保護性修繕 [2] 
中文名
大屯彝族土司莊園
所在地
貴州畢節市
佔地面積
約 6000 m²
建立時間
清道光年間

大屯彝族土司莊園莊園格局

圖源/中國攝影報 劉天久 圖源/中國攝影報 劉天久
莊園整體佈局呈左右對稱的三路構築,各路皆有三重堂宇,既相對獨立又彼此貫通。進入莊園大門,站在院落裏抬頭仰望,只見3米高的台基上,聳立着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築,氣勢恢宏,這就是莊園中路大堂。拾級而上,大堂裏支撐整個建築的立柱映入眼簾,高約10多米,讓人驚歎不已,同時心中暗暗揣測,以當年的交通條件和運力,這些木料是如何完整無缺地運來的呢?帶着疑問,繼續前行,再度拾級而上,依次為對廳(二堂)、正堂,構成整個莊園的中心主體建築。整個中路面闊5間的大堂、對廳(二堂)、正堂,雄偉挺拔,蔚為壯觀。
莊園的左路依次為轎廳、遂雅堂、祠堂。轎廳後是西花園,由遂雅堂、祠堂和風雨橋組成。遂雅堂是餘達父先生讀書會友的地方。
莊園右路依次為東花園、客房、倉房、繡樓。東花園也稱“亦園”,園中種植花草。繡樓是餘達父女兒們的居所,四周圍砌高牆,惟一通道是正廳的後門,進出必須經過餘達父夫妻的住處。

大屯彝族土司莊園莊園風情

圖源/中國攝影報 劉天久
圖源/中國攝影報 劉天久(5張)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大屯土司彝族莊園,如同一首凝固在山間的華美樂章,以其古樸典雅、莊重宏偉的建築風格,瑰麗多姿、技藝精湛的藝術魅力,令遊人歎為觀止,如痴如醉 [3-4] 
走進莊園,彷彿能看見土司府內,彝族婦女古樸豔麗的花邊衣裙,看見男僕們頭上的青布包頭、腰間長長的白色腰帶,以及他們精美的銀飾……聽着當地人津津樂道的講述着這裏的故事,不管是掌管莊園的大土司們,還是他們背後那些同樣精彩,同樣重要的人物……都隨着時間的推移,成為了我們口中的故事、佳話,唯有這莊園裏的擺件,仍堅持的維繫着當年的輝煌 [1] 

大屯彝族土司莊園建築藝術

莊園最有名的主人餘達父,彝族文化底藴深厚,且精通漢文化,又留學過日本,在修建莊園的過程中,將傳統的中國建築樣式和濃厚的日本建築風格相結合,輔之以彝族的龍虎圖騰等民族文化符號,使莊園顯得古樸中藴含着典雅,處處匠心獨運,佈局合理,結構別緻,恢弘大氣,人文氣息濃郁。大屯彝族土司莊園部分建築仿日本唐招提寺風格修建,依山勢而建,坐東南向西北,由緩坡低平的台地逐次升高,遠望呈虎卧之勢。整個建設呈中軸大體對稱的三路主體構築,各路皆有三重堂宇,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貫通,佈局嚴謹,結構別緻 [1] 
彝族是一個崇拜虎的民族,莊園房屋的廊柱、房檐和石礅、石階等都刻有形態各異的變形虎頭圖形。濃厚的日本建築風格和傳統的中國建築式樣結合,輔以彝族的民族文化,成就了莊園建築的整體風格,古樸中藴含着典雅,每一處都顯示出莊園建築的獨具匠心和宏大氣派 [1] 

大屯彝族土司莊園莊園歷史

現今大屯民族鄉的區域,在明朝時期為扯勒部彝族統治家族宗社所在地。大屯,彝語又稱“扯勒業闊”,意譯即扯勒宗社所在之地。氣勢恢宏的大屯彝族土司莊園承載了千百年來磅礴烏蒙彝家的輝煌歲月。大屯彝族土司莊園位於畢節市東北部大屯民族鄉境內的大屯村和平村民組,距離畢節市區108公里。大屯彝族土司莊園,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總佔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莊園系彝族土司餘象儀所建,後經當地彝族土司逐年擴建,遂成如今規模 [2] 

大屯彝族土司莊園文物

大屯彝族土司莊園
大屯彝族土司莊園(5張)
大屯土司莊園是國內鮮見的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彝族土司莊園之一,是研究民族學和民俗學的珍貴實物資料。1988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