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屠場

鎖定
《大屠場》主要講述了紅色高棉佔據金邊,實行其領導人波爾布特的共產主義理想,屠殺柬埔寨居民的悲慘故事。
主演:
薩姆·沃特森
上映時間:
1984年11月2日
類別:
劇情 歷史 戰爭
導演:
羅蘭·約菲
編劇:
布魯斯·羅賓遜
影片片長:
141分鐘
上映地區:
英國
語言版本:
英語。法語
畫面顏色:
彩色

大屠場基本信息

片名:TheKillingFields
中文名:《大屠場》 [1] 
殺戮戰場 The Killing Fields
殺戮戰場 殺戮戰場
導演:羅蘭·約菲
  編劇:布魯斯·羅賓遜
  主演:薩姆·沃特森/吳漢/約翰·馬爾科維奇/朱利安·山德斯/格雷格·T·尼爾森
  類型:劇情/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語言:英語/法語/高棉語
  片長:141分鐘
  上映日期:1984-11-02
  又名:戰火屠城/殺戮之地

大屠場劇情簡介

《殺戮之地》
《殺戮之地》 《殺戮之地》
1972年,紐約時報記者辛尼在柬埔寨採訪,柬埔寨人潘迪是他的翻譯兼助手,兩人在戰火紛飛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75年,紅色高棉佔領金邊,辛尼進入法國領
事館後安全撤退,潘迪因為沒有護照而被捕。潘迪在柬共的勞動改造政策中歷經劫難,目睹了紅色高棉政權的殘暴血腥,1978年,越共入侵柬埔寨,潘迪趁機逃亡
到泰國邊境,與一直在尋找他的老朋友辛尼重逢。
1975年,紅色高棉佔據金邊,實行其領導人波爾布特的共產主義理想:消滅城市,把金邊及其他城市的數百萬居民,無論老幼病殘,一律驅趕到農村;消滅階級差
《殺戮之地》
《殺戮之地》 《殺戮之地》
異,對有產者、知識分子、教徒進行思想改造,改造不好的,一律消滅肉體;黨內大清洗,大批幹部及下屬被處死。在波爾布特不到四年的執政時間裏,柬埔寨的
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累計有兩百多萬人被殺害。

大屠場最佳男佩角獎

《殺戮之地》
《殺戮之地》 《殺戮之地》
姜嶽是奧斯卡獎有史以來第一位獲男配角獎的華人。同時,又是三十九年來第一位非職業演員獲奧斯卡表演獎。前一位是1946年的《黃金時代》裏飾演殘廢軍人的哈羅德·拉塞爾。
  他不是美國的職業演員,從沒受過表演訓練,也從未演過任何戲。可是,在第五十六屆奧斯卡表演獎的角逐中,他力克四位美國明星,捧走了最佳男配角獎。他叫姜嶽,柬埔寨國籍,但具有中國血統。
  姜嶽這次奪冠並非幸運,他在得獎作《大屠場》(TheKillingFields又譯《殺戮之地》)中確有不凡的表演。
  這是一部以西方的觀點看待柬埔寨問題的影片。西德尼與迪潘真有其人。迪潘於1980年逃到美國。影片就是根據西德尼·香柏格的一篇題為《迪潘的生與死》改編的。姜嶽飾迪潘。他的角色份量很重,比主角西德尼的戲還多。姜嶽的表演樸實無華,顯得非常真切、自然,如同在演他自己一樣。原來,片中迪潘的境遇跟他自己的經歷十分相似。
  今年三十八歲的姜嶽祖籍廣東省潮州專區揭陽縣。本人在柬埔寨生長,家境清貧。他當過金邊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醫生。1975年發生的事,使他的父母、兄嫂弟妹及一個侄兒均遭殺害。1978年,他被送進勞改營,幸虧他的未婚妻張美花救了他,使他免於餓死。可是,當1979年夏天張美花病倒時,身為醫師的他因為搞不到必需的**,眼睜睜地望着她死去。1979年,越軍入侵柬埔寨,姜嶽死裏逃生到了泰國。1980年作為印度支那難民得到美國收容。
  當英國著名製片人戴維·普特南籌拍《大屠場》時,他公開徵求柬埔寨難民參加演出。姜嶽見迪潘的遭遇跟自己相似,便也去應徵。
  1985年初,他因該片獲得金球獎最佳男配角,不久又被提名並獲奧斯卡獎。姜嶽立刻從一個難民變成了一個名人。洛杉磯華人區裏幾乎無人不認識他,華僑們看到他便主動打招呼。他失散多年的侄女,在報上看到有關《大屠場》裏演出的報導而找到了他。
  姜嶽獲獎後説:“《大屠場》會幫助全世界瞭解在柬埔寨發生的事情。但是,影片裏所描寫的一切還不如我經歷的事實那樣殘惡、痛苦……”竟至於不願再看這部影片。1984年冬,他陪英國女王看了一遍,當時女王被影片感動得流淚,姜嶽也禁不住淚雨滂沱。
  姜嶽是位醫生,還懂數國外語。有記者問他得獎後想幹哪一行時,他回答:首先是醫生。他説:“我決不會把全部身心投入好萊塢的,因為我畢竟是電影圈外的人,本身早已有自己的事業,年紀也不小了,我不敢冒險改行。”最近,他來到柬、泰邊境,籌辦一所醫院,專為柬埔寨難民們治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