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寺廟

鎖定
聖容寺俗名“大寺廟”,位於民勤縣城西南隅,坐北向南,大雄寶殿面寬5間,進深3間,系重檐歇山頂,當心間5朵斗拱,其餘間各施斗拱3朵。殿內頂棚做船底式,系方格天花板構成,後殿面寬3間,進深3間,為硬山頂。藏經閣二層樓,上下各面寬5間,系重檐懸山頂。觀音堂、韋馱殿及陪殿造型古樸。
大寺廟,是甘肅漢傳佛教較有名的寺之一。
中文名
大寺廟
地    址
民勤縣城西南隅
始建於
明代成化五年
重新彩繪
1959年

大寺廟寺廟簡介

聖容寺俗名“大寺廟”,位於民勤縣城西南隅,坐北向南。寺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原地址在城內東北隅。明代成化五年(1469年),鎮番守備馬昭將寺移建於現址,並築鐘樓、鼓樓於寺前。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邑人馬思捐資修葺。明崇禎二年(1629年),盧訪、李述儒等發起重修,整個寺院精明照澈,自成一格。
清康熙二年(1613年)孟良元於大殿東增建觀音堂,相對築韋馱殿,並建藏經閣。道光十三年(1833年),縣人捐資擴建山門。民國八年(1919年)建前中兩院禪房及維修寺前鐘樓。

大寺廟古今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9年對寺院重新彩繪,恢復原貌。1987年以來省有關部門多次撥款對整個寺院進行了維修。聖容寺是甘肅漢傳佛教較有名的寺之一。其大雄寶殿面寬5間,進深3間,系重檐歇山頂,當心間5朵斗拱,其餘間各施斗拱3朵。殿內頂棚做船底式,系方格天花板構成。後殿面寬3間,進深3間,為硬山頂。藏經閣二層樓,上下各面寬5間,系重檐懸山頂。觀音堂、韋馱殿及陪殿造型古樸。 [1] 

大寺廟規模之大

大寺廟
大寺廟(2張)
聖容寺座北向南,佔地面積6250平方米,由山門、大雄寶殿、三聖殿、藏經閣和觀音堂組成一條中軸線,前院和中院兩側有陪殿和齋房。
走進大寺廟巷便可看到聖容寺的山門,門樓高大寬闊,圖飾精美豔麗。正門兩側各書“福”、“地”二字,筆力渾厚雄健。門下懸掛“聖容寺”匾額,威風凜凜。
大寺前院幽雅寧靜,院內草木叢生,松柏吐翠,柳絲婀娜,清水環繞假山,全然一處雅境。前院的南面為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彩像;北面為大雄定殿,東西兩面由經堂、齋舍和陪殿組成。
大雄寶殿位於一高台之上,殿宇十分壯觀。面寬五間,深三間,重檐歇山式頂。當心間五朵斗拱,其餘和各間施斗拱三朵。殿內頂棚由船底式方格天花板構成,其斜面與平面上滿繪佛像和彩雲,構成大面積的彩畫。步入殿堂,即有置身於“西竺仙境”之感。殿內彩繪佛像很多,保存比較完整,在武威的古建築中可稱得上是獨樹一幟。大殿內正中為三大佛祖塑像,兩邊為十八羅漢護法神;佛祖背面出抱廈一件,塑有觀音菩薩像

大寺廟寺內設施

大寺廟
大殿的東側是觀音堂,西側為韋馱殿。繞進大雄寶殿,就到了中院。中院由三聖殿及兩邊陪殿組成,三聖殿是寺內現存最早的建築。三聖殿後是藏經閣

大寺廟文物保護

大寺廟
大寺廟(3張)
聖容寺為民勤縣現存最早、面積最廣、殿舍最多、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1981年9月10日,聖容寺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5月,聖容寺內設立民勤縣博物館,館藏文物270多件。聖容寺,已成為民勤城最好的一處遊覽場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