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寧河

(長江支流(在重慶巫山縣入江))

鎖定
大寧河,發源於重慶市巫溪縣西北新田坎(一説陝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麓)穿行於巴山和巫山的雲巖峽谷之中,橫貫重慶所屬巫溪、巫山兩縣,在巫山縣縣城東側巫峽口注入萬里長江,全長250公里(一説150多公里)。流域面積 3720 平方公里。大寧河流經巫山縣大昌,截斷山脈,形成秀麗的滴翠峽、巴霧峽及龍門峽小三峽,峽谷長約50公里,有“不是三峽,勝似三峽”之譽。 [1-2] 
中文名
大寧河
別    名
寧江
昌溪
所屬水系
長江上游支流
地理位置
重慶市東北部
流經地區
巫溪縣和巫山縣
發源地
重慶市巫溪縣西北新田坎
主要支流
洋溪河
馬渡河
河    長
250 km
流域面積
3720 km²
平均流量
106 m³/s
河    口
巫山縣縣城東側巫峽口

大寧河幹流概況

大寧河河道走向

河道走向 河道走向
大寧河匯入長江處(左大寧河右長江) 大寧河匯入長江處(左大寧河右長江)
大寧河 源出巫溪縣西北新田坎,東流經西寧區轉向南流,經巫溪縣城,於龍溪折向東南流入巫山縣,至縣城東側注入長江,長 150 公里,流域面積 3720 平方公里,是川江北岸一條較大的一級支流。 [2] 

大寧河河道特徵

流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轉向南傾斜,大昌以上為中、上游,地處大巴山東南端,大 部分山峯海拔 2000 米 以上,下游為巫山背 斜西翼,山頂 海拔1500~1800 米。各段河流深切於叢山之中,嶺谷高差 600~1200 米,沿河兩岸多峽谷,谷坡 50°~80°,局部有小塊山間盆地。沿河偶有山崖崩坍、滑坡、岩石梗塞河道,形成較多的急流險灘。上游河源至巫溪,比降 9‰;中游巫溪至 大 昌,比降 1.8‰;下游 大 昌 至 河口,比降 1.4‰。 [2] 

大寧河水文特徵

流域氣候受地形影響有水平與垂直方向的變化。降水自南向北,自谷底向谷頂遞增,氣温則呈相反趨勢。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夏、秋兩季相對集中。河川徑流以降水補給為主。河口多年平均流量 106 米3/秒,巫溪水文站 14 年 統 計,多 年 平 均 流 量 70.8米3/秒。徑流的年內分配不均,最大月(7 月)徑流與最小月(12 或 1 月)徑流之比為 12。豐水期(5~10 月)河川徑流總量可佔全年徑流總量 80 % 以上,枯水期(12~2 月)僅佔全年徑流 5 %左右(表Ⅵ1-21)。
大寧河約每 10 年有一次較大洪水,歷 史 上 清 嘉 慶 八 年 (公 元 1803年)、道光元年(公元 1821 年)、同治八年 (公元 1869 年)等幾年均出現過全流域大面積洪水,並有 六次大水進入巫溪縣城的記錄。1980 年是大寧河有實測資料以來的最大洪水,洪峯流量在巫溪為 3070 米3/秒。大寧河水力資源藴藏量 20 萬千瓦,可開發量 3.9 萬千瓦。干支流通航里程 165 公里。隨着兩巫高速的開通,大寧河上的航運逐步減少,原本的機動船已停止客運。 [2] 

大寧河人文歷史

又名巫溪水、昌江。在今在重慶市東北部,巫溪、巫山境域內,注入長江。《方輿紀要》卷69巫山縣:大寧河“在縣治東。其上流即大寧縣之馬連溪也,經大昌縣流入境,下流入大江。《水經注》謂之巫溪”。自洋溪鄉南之寧河下流至巫山縣東北之龍門,長50公里,有滴翠、鐵棺、龍門小三峽。重巒迭嶂,奇峯絕嶺,景色奇麗壯觀。在龍門峽兩岸有古棧道遺蹟。
《大明一統志》:“大寧河在巫山縣治東,源出大寧縣。”發源於巫溪縣西部光頭山東麓,東流至西寧橋以東納東溪河後始稱大寧河,折南流入巫山縣,經大昌鎮,穿龍門峽,至縣城東注入長江。長162千米,流域面積 3720 平方千米。水量豐富,含沙量較小。

大寧河主要支流

大寧河主要支流有東溪河,長 53 公里,流域面積 562 平方公 裏;
楊 溪 河 長 25 公 裏,流 域 面 積350 平方公里;
平定河長 25 公里,流域面積 534 平方公里。 [2] 
參考資料
  • 1.    邵紅峯. 大寧河三奇[J]. 風景名勝, 1998(11):20-21.
  • 2.    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四川省志•地理志(上下冊):成都地圖出版社,199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