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安山

鎖定
大安山地處房山區與門頭溝區的接壤地帶,是太行山分支。支峯有百花山、白草畔,山中有一塊開闊平坦、四面環山之地,即素稱的“北大梁”。
中文名
大安山
外文名
Daan mountain
地理位置
房山區西北部 [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大安山簡介

大安山衞星地圖 大安山衞星地圖
大安山鄉屬深山區,地形地貌複雜,地勢起伏,山勢陡峻,西高東低,境內海拔最高點為1438米,最低點為270米,相對高差1168米,無霜期180天左右,常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温11℃。全鄉有耕地面積224.2公頃、基本農田187公頃、林地4500公頃。紅大公路穿鄉而過,大安山鄉境內長度為11公里,另有村級公路8條,總長度28公里。大安山鄉內已開通948長途公交車,每小時一次。8個村全部裝了閉路電視,電話全部實現程控。

大安山地理位置

大安山行政地圖 大安山行政地圖
大安山鄉位於房山區西北部深山區,屬太行山餘脈,位於百花山中山地帶,大石河流域,距區府良鄉50公里,距市區90公里。全鄉總面積70平方公里(含大安山礦18平方公里)。轄大安山、西苑、趙畝地、寺上、中山、水峪、瞧煤澗、寶地窪8個行政村和大安山礦社區,鄉政府所在地在大安山村。北面老龍窩、寺上樑、大寒嶺與門頭溝區交界,西有大塌梁與史家營鄉接壤,南、東兩面與佛子莊鄉為鄰。大安山鄉轄區(含大安山礦)總户數3501户,總人口9934人,其中,農業户數1783户,農業人口4463人,勞動力2640人。本鄉屬深山區,地形地貌複雜,地勢起伏,山勢陡峻,西高東低,境內海拔最高點老龍窩1645.8米,最低海拔點274.6米,相對高差1371.2米,無霜期180天左右,常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温11攝氏度。 全鄉有耕地面積224.2公頃、基本農田187公頃、林地4500公頃、其中人工林 公頃、自然林公頃、草地面積300公頃、水資源較缺乏,機井4個、平均每小時出水 平方米,全鄉電力充足。

大安山交通

大安山
大安山(31張)
鄉內主要公路是紅大公路 ,鄉政府距108國道為15公里。現有村級公路8條,總長度28公里。2004年,西苑和瞧煤澗兩個村鋪上了柏油路面,趙畝地、寺上、中山、水峪、寶地窪五個村鋪設了水泥路面。2004年11月,全鄉八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路面硬化改造工程,徹底改變了山區人民的出行條件。鄉內開通了948長途公交車,一小時一個班次。2005年7月28日,大安山鄉把“村村通”有線電視入户工程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建設,全力打造適應全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環境,率先實現有線廣播、視頻、寬帶 “村村通”,有線電視“户户通”。 四位一體”的開通,實現了山鄉人民對廣播電視、信息網絡事業夢寐以求的願望,也結束了山區信息閉塞,百姓看電視難的歷史,這是繼大安山鄉公路“村村通”改造工程實現後的又一條信息高速公路,拓寬了全鄉百姓致富、就業的知識視野和信息渠道。

大安山發展歷史

大安山歷史悠久。據考證,11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大安山,自古為京畿之地,唐末宋初併入遼邦,歷金元到明代重歸漢族統治國家之中。大安山居通往河北、山西和內蒙古的重要通道側翼,屬兵家必爭之地,古代統治者曾在這裏屯兵,並建有行宮。對西漢、南北朝、遼時期的製陶、造幣、屯兵等都有傳説和印記。

大安山文化

大安山 大安山
大安山文化燦爛,在歷史的長河中,大安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以宋代白話為主要詞彙,且與河北的唐山話極為相近的語言。這種獨特的語言像是北京古代的“語言化石”。類似山西梆子和河北梆子的劇種,俗稱“山梆子,為大安山鄉及附近幾個鄉鎮所獨有,被人稱之為北京古代的“戲曲化石”。形成了淳樸而獨特的鄉風民俗。遼代石碑為大安山提供了歷史見證。坐落在大安山村內的戲樓和石拱橋體現了大安山鄉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早在五代時劉仁恭曾在大安山鄉元港村修建行宮,作為離宮別墅(今遺蹟尚存)。1944年成為解放區,原屬房山縣管轄,1952年劃歸京西礦區,1958年併入周口店區,同年成立百花山人民公社設大安山管理區,1961年稱大安山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稱鄉。1993年又劃歸房山區至今。

大安山經濟

煤炭工業是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佔全鄉經濟收入的94.8%。2005年9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堅決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非法煤礦的緊急通知》和《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和市、區政府的要求,年底前關閉全鄉所有國礦範圍內的17家主井和76個生產段隊,其中鄉辦煤礦3家、村辦煤礦14家。經鄉黨委、鄉政府研究決定,結合本鄉煤礦企業的實際情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貫徹落實國務院的指示精神,依法整頓關閉煤礦,制定了大安山鄉關於依法整頓關閉煤礦的實施方案,2005年12月31日完成鄉村兩級煤礦企業的全部關閉工作。 為實現大安山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鄉黨委、政府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制定了《大安山鄉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總體規劃》,確定了“建設三大主導產業、實施十大建設工程,發展二個龍頭農業加工企業”替代產業轉型工程項目,
1、推廣巷道種植蘑菇技術和建設加工廠。利用本地廢棄巷道,積極申請上級有關部門的資金支持,推廣巷道種植蘑菇技術。新建了“北京安山綠苑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今年已有大安山、寺尚、西苑、寶地窪、水峪5個村種植了10條巷道,生產蘑菇60噸。全鄉計劃發展巷道蘑菇36條,年生產蘑菇300噸。
2、組建綠鑫工程公司。為確保煤礦關閉工作的順利進行,以鄉辦永紅礦為基礎,組建北京大安山綠鑫工程公司。主要職能是對全鄉19平方公里的採空區清理煤矸石和廢棄物,處理地質災害,進行地貌及植被修復。
3、發展民俗旅遊村。充分利用現有的房屋、場地,發展民俗旅遊。全鄉計劃投資780萬元,發展6個民俗旅遊文化村,分別是西苑、寺尚、水峪、中山、寶地窪、大安山,發展民俗旅遊户180個。
4、鼓勵農民發展特種特養。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產業轉型。一是充分利用現有被關閉煤礦的巷道,發展食用菌巷道蘑菇。二是發展中藥材300畝。三是大力發展柴雞養殖。計劃發展萬隻柴雞廠一座,5000只柴雞廠2個。
5、建設北京安山綠苑食品基地。計劃投資1430萬元,發展特新薄皮核桃1000畝,優質酸棗1000畝,在水峪村建綠色食品加工廠一座,成立了綠色食品產銷協會,主要是對全鄉生產的綠色果品、蔬菜、蘑菇等進行深加工,進入市場,創“綠苑”食品品牌。本鄉羣眾文化體育工作有良好的基礎,年年舉辦五月鮮花歌詠大賽、節日文藝匯演等。從2002年起,年年舉辦秋季全民運動會,設籃球、拔河、乒乓球、羽毛球、軍旗、象棋、接力跑等13個比賽項目。
2004年大安山村投資120萬元興建了文化體育中心廣場。現在,8個村全都建設了文化廣場,為山區人民提供了集文化、健身、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好去處;8個村組建了秧歌隊或文藝宣傳隊,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已成為全鄉人民健康向上的新時尚。鄉衞生院大樓、派出所、供電所的改造工程已完成並投入使用,改善了山鄉百姓就醫難、辦事難的問題。 2003年、2005年大安山鄉黨委被評為房山區六好鄉鎮黨委、房山區文明之鄉。連續四年被評為北京市計劃生育先進單位,2005年還被評為北京市羣眾體育先進單位 2006年大安山鄉確立 “旅遊之鄉、林果之鄉、文明之鄉”的發展戰略,以建設“旅遊之鄉、林果之鄉、文明之鄉”為發展目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