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

(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鎖定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是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喬記平。
書    名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
作    者
喬記平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2月1日
頁    數
174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40340105
字    數
210000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教材:大學物理演示實驗》是在太原理工大學多年來使用的《大學物理演示實驗》講義的基礎上,經精心改編而成,編寫中充分吸收了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和改革的成果。全書共六章,包括力學、熱物理學、電磁學、振動和波動、光學、近代物理基礎六個部分,每個部分按演示內容進行了類別細分,共計114個實驗。書中所列實驗力求與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0年版)相適應,強調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全書結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便於教學。
《高等學校教材: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和相關選修課程的教材或參考用書,亦可供社會讀者閲讀。 [1]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圖書目錄

第一章 力學
1.1 機械能守恆定律
實驗A1麥克斯韋滾擺
實驗A2離心軌道
1.2 動量守恆、碰撞
實驗A3彈性碰撞演示
1.3 慣性離心力
實驗A4離心力演示
實驗A5轉動液體內部壓強演示
1.4 質心運動
實驗A6錐體上滾
1.5 轉動定律 實驗
A7轉動定律演示
1.6 角動量及角動量守恆定律
實驗A8雙球式角動量守恆儀
實驗A9茹可夫斯基凳
實驗A10角動量演示儀
1.7 剛體的進動、章動
實驗A11常平架回轉儀
實驗A12槓桿式迴轉儀
1.8 液體表面張力
實驗A13液體表面張力演示
1.9 伯努利方程
實驗A14飛機的升力
實驗A15伯努利懸浮器
第二章 熱物理學.
2.1 氣體壓強的統計意義
實驗B1氣體壓強的微觀解釋
2.2 分子運動統計規律
實驗B2伽爾頓板
實驗B3麥克斯韋速率分佈定律演示
實驗B4玻耳茲曼能量分佈律演示
2.3 熱力學定律
實驗B5蒸汽機模型
實驗B6熱力學第二定律演示
2.4 其他熱機
實驗B7低温差熱氣機
實驗B8能量可逆轉換演示
2.5 熱電轉換
實驗B9熱效率演示
實驗B10熱電風車
第三章 電磁學
3.1 靜電感應
實驗C1靜電荷在導體表面的分佈
實驗C2空腔導體帶電演示
實驗C3靜電跳球
實驗C4靜電擺球
實驗C5靜電除塵
實驗C6靜電屏蔽
實驗C7靜電噴泉
3.2 尖端放電
實驗C8避雷針
實驗C9電風吹燭焰
實驗C10電風轉筒
實驗C11高壓點火演示
實驗C12范德格拉夫起電機
3.3 電勢與電勢差
實驗C13手掌蓄電池
實驗C14高壓帶電作業演示
實驗C15雅各布天梯
實驗C16等離子體球
3.4 電介質
實驗C17電介質極化
實驗C18帶電體相互作用
實驗C19平行板電容器演示儀
實驗C20正壓電效應
實驗C21逆壓電效應
實驗C22壓電效應
3.5 磁場分佈
實驗C23電流磁場線
實驗C24亥姆霍茲線圈演示儀
3.6 磁場力
實驗C25安培力演示
實驗C26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
實驗C27載流平行直導線間的相互作用
實驗C28磁聚焦演示儀
3.7 電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
實驗C29洛倫茲力演示儀
實驗C30陰極射線管演示儀
實驗C31陰極射線管演示機械效應
實驗C32陰極射線管演示洛倫茲力
3.8 鐵磁質
實驗C33鐵磁材料的磁滯回線
實驗C34熱磁輪演示儀
3.9 電磁感應
實驗C35電磁感應現象
實驗C36楞次定律(I)
實驗C37楞次定律(Ⅱ)
實驗C38手搖發電機
實驗C39互感現象
3.10 渦電流
實驗C40渦電流演示儀 [2] 
實驗C4L對比式渦電流管
實驗C42阻尼擺與非阻尼擺
實驗C43電磁驅動
3.11 電磁波
實驗C44電磁波的發射與接收
第四章 振動和波動
4.1 簡諧振動
實驗D1旋轉矢量演示儀
4.2 受迫振動、共振
實驗D2單擺演示受迫振動與共振
實驗D3共振演示
4.3 振動的合成
實驗D4簡諧振動合成儀
實驗D5音叉演示儀
4.4 波的產生及傳播
實驗D6波動演示
實驗D7縱波演示儀
4.5 波的干涉、衍射、駐波
實驗D8駐波演示
實驗D9水波演示
實驗D10昆特管
實驗D1L魚洗
4.6 多普勒效應
實驗D12多普勒效應演示
4.7 超聲波
實驗D13超聲霧化
第五章 光學
5.1 -~F面鏡成像
實驗E1窺視無窮
實驗E2反射像簇的動態變幻
實驗E3翻轉鏡像
5.2 凹面鏡反射成像
實驗E4單凹面鏡反射成像
實驗E5雙凹面鏡反射成像
5.3 其他幾何光學
實驗E6海市蜃樓:
實驗E7視覺暫留演示
5.4 色度學實驗
實驗E8光學轉盤演示
5.5 光的干涉
實驗E9雙縫干涉
5.6 光的衍射
實驗E10單縫衍射
實驗E11圓孔衍射
實驗E12多縫衍射
實驗E13一維衍射光柵
實驗E14二維正交光柵衍射
5.7 全息光學
實驗E15白光全息
實驗E16激光全息
5.8 光的偏振
實驗E17偏振光演示
實驗E18反射光的偏振
實驗E19折射光的偏振
實驗E20光的雙折射現象
5.9 光學綜合演示
實驗E21激光光學演示
第六章 近代物理基礎
6.1 量子物理
實驗F1熱輻射
實驗F2光電效應
實驗F3鏈式核反應模擬實驗
實驗F4電子衍射
實驗F5掃描隧穿顯微鏡
6.2 光學通信
實驗F6光纖通訊
實驗F7紅外線通訊演示
6.3 混沌
實驗F8混沌擺
實驗F9非線性電路混沌實驗
6.4 其他
實驗F10太陽能的應用——神舟號飛船仿真模型
實驗F11超導磁懸浮演示
參考文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