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學排名

鎖定
大學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準、以英文發表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針對相關大學在數據、報告、成就、聲望等方面進行數量化評鑑,再通過加權後形成的對大學的排序。
世界很多教育機構都有針對國內外大學、商學院或工商管理碩士的排名,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和商業影響。其中,中國大學排名有軟科版 [1]  、ABC版(即原CNUR)版 [2]  [65]  、武書連版、校友會版 [2] 武漢大學中國科教評價網 [3]  等。世界大學排名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美國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31-33]  [40]  ,其他還有英國世界大學/機構自然指數排名 [4]  、美國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排名、俄羅斯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 [5]  、西班牙世界大學網絡排名、西班牙SCImago世界大學排名 [63]  、沙特CWUR世界大學排名等,以及基準化分析(Benchmarking)、荷蘭CWTS萊頓大學排名、歐盟多維度全球大學排名(U-Multirank)和經合組織高等教育學習成果評價(AHELO)等新型世界大學排名的設計方案和評估手段。 [6]  排名對大學科研教學水平提升、形象推廣與其在與國際合作對象的行銷上,有着深遠的影響。 [7-10]  [55] 
中文名
大學排名
外文名
University Ranking
別    名
高校排名
根    據
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準

大學排名柏林原則

為了規範大學排名機構的行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歐洲高等教育中心、美國華盛頓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德國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等機構於2004年共同發起成立了大學排名國際專家組。2006年5月在柏林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標準和操作範例,即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該原則共有16 項,從排名的目的、指標設計與權重、數據收集與處理和結果公佈4 個方面進行了規定,以作為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排名需遵守的共同準則 [11-12]  [50] 
排名目的
排名是評估高等教育投入、過程與產出質量的方式之一。排名可以提供比較的信息並增進對高等教育的瞭解,但不能是唯一一種用來評價高等教育應是什麼與應做什麼的方式。排名可以提供一種市場觀點,以作為政府、認證機構以及評價機構有關評估工作的補充。
排名的目的與對象應當非常清晰。排名必須根據其目的來設計。為特定目的或特定對象設計的指標可能並不適合於其他目的或對象。
指標設計與權重
儘可能選擇產出而非投入的指標來評價。投入指標可以反映出一所學校的一般情況,而且也較容易獲得;產出指標則更能提供高等教育機構或專業的聲望和(或)質量更為精確的評價。排名者應確保兩者之間的平衡。
數據收集點與處理
排名要注重文中所有原則倡導的倫理標準和好的做法。為確保每項排名的可靠性,負責數據蒐集、使用和進行實地訪問的評價者須儘可能客觀、公正。
儘可能地使用審核過的、可以核實的數據。採用這些數據有許多好處,比如高等教育機構認可這些數據,而且在機構之間具有可比性、一致性。
結果公佈
為受眾提供關於排名的全部信息,使他們清楚地瞭解排名的過程,讓其可以自由選擇排名的呈現方式。這樣,排名的使用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機構或專業排名的指標。另外,他們也應當有機會決定指標權重的分配。
通過恰當的方法減少或消除原始數據中的錯誤,組織、公佈的方法要能保證出現的錯誤能及時被改正,高等教育機構和公眾應該被告知排名中曾出現的錯誤。

大學排名發展歷史

世界大學排名發展 世界大學排名發展
大學排名起源於美國,可追溯至1870年,美國聯邦教育局的年度報告根據其掌握的數據信息對大學進行排名。具有現代意義的大學排名則是由198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所發佈的大學排名 [13-14]  ,每兩年發佈一次,主要面向本科教育的院校。1987年後又改為每年一次,並開始面向研究生教育 [54]  大學排行榜的資料數據多來源於美國相關機構,該雜誌只是收集並加以利用,然後對外公佈。它向學生和家長提供了各種可比數據,以供他們在選擇學校時參考。這個由非官方、也非教育界的第三方主持的大學排名活動正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重視,因為它是一種“民間行為”,所以美國官方教育管理機構也就從不介入其中。
世界大學排名最早起源於中國上海,研究世界大學排名最初目的是尋找和設定世界一流大學評價標準,然後通過評分定位中國大學在世界大學體系中的位置,找出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加快中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進程。上海交通大學高等研究院經過10餘年的研究後,於2003年,推出全球第一個世界大學排名(ARWU)。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不含排名機構主觀分數,以論文引用率、教授與畢業校友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得主數目、《自然》期刊與《科學期刊論文數目、SCISSCI論文數目等學術數據做排名。
2004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和誇誇雷利·西蒙茲諮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 QS)合作推出THE-QS世界大學排名,2009年起參照湯姆森路透社數據排列推出自己獨立的THE世界大學排名。2009年QS(Quacquarelli Symonds)也推出自己獨立的世界大學排名,並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等其它刊物上發表。
隸屬於西班牙的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網絡計量研究室(Cybermetrics Lab),2004年開始發佈世界大學網絡排名(Webometrics排名),根據大學對世界的貢獻進行的排名。
2007年,台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為了科學考評世界大學的科學研究論文水平,衡量台灣地區的大學在世界大學中的學術地位,推出了世界科研論文質量進行的評比。
隸屬於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技術研究所的CWTS萊頓大學排名(Leiden Ranking)是根據對世界大學的網絡科學論文索引影響力進行了評級。
2009年,另外一家隸屬於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會(CSIC)的SCImago Research Group所發佈的SCImago大學排名是根據對國家以及大學期刊的評價得出的。
歐洲聯盟曾宣佈將在2010年試行一個“新的全球範圍的多維度大學排名體系”。2014年,發佈了第一版多維度全球大學排名(multi-dimensional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 U-Multirank),涵蓋來自70多個國家的850所高等教育機構。 [15] 

大學排名排名由來

排名最初是由於本科生和其父母的關心應運而生的,後來延伸應用於大學招收優秀學生和擴大募款來源的用途上。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優秀學生認為大學排名前茅,有益於協助他們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優厚的薪資結構社會地位。各國排名居前的名牌大學和具有特色的新興大學常獲得政府鉅額的教育補助和優秀學生的青睞。定位不明確並排名居末的大學,其學生來源和優秀學生比例則可能逐年下降。如今的排名影響着一大批與利益攸關的選擇;再者由於各校強項不一,有的是由於歷史悠久、校友貢獻良多、國家資源投入、科學研究地位而使其穩定領先;有的則迅速改善自身的缺失,並強化既有的特色,而得以在個類的排行榜上逐年提升。
一般認為,由於全球學習英語的人口最眾、英語對國際的影響力最廣泛,所以英語系國家的大學院校比較注重大學排名。而非英語系國家的眾多歐洲大學,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如法國),學術水平也較為平均(如德國),但英語並非為發表其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的語言,所以將之納入以英語世界大學排名榜內,實未達致客觀標準。此外,大學排名的標準項目內,特別是有關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指標,由於需要本國的語言、文化、歷史、政治、商業、社會等特定背景參考,遂發展出另外以社會科學為主的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等更細膩的評鑑。

大學排名相關介紹

大學排名的閲覽者
排名對於大學的形象推廣與其國際合作對象的行銷上,有着深遠的重要性。這樣的合作關係對於研究水平、學術項目和學生/師資的交換,對未來的學生來説,具有指標性的作用。根據一項國際調查,57%的受訪者説機構的排名影響着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科學家,是否願意與他們合作;而34%的人認為排名將影響着學術或專業組織是否接納他們為會員,例如:各大學會考慮,參閲排名,來決定與哪些機構合作。例如諾汀罕大學的前任執行校長Ian Gow提出:政府機構正在敦促地方高校,把合作伙伴限定在前20大的外國名門學府。其他地方的學術界人士也證實了,他們不太可能考慮與排名落後的大學結成科學研究聯盟,除非後者的個人或團隊非常優秀。這可能為新的或發展中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帶來明顯的劣勢。 慈善家慮及哪所大學提供最好的品牌形象和投資報酬時,也會參考排名。德國電信承認:公司高層曾參閲排名系統來決定專業職務的人選,而波音公司表示將使用排名數據決定“哪些大學在職業教育和補充培訓方面支出的1億美元”。 大學設定校務優先事項時,比較傾向將資源分配予提升大學知名度有助益的學科和研究領域上。許多政府在分配資源和機構評鑑時,會考慮到排名。 排名會影響尋求政府獎學金留學的學生——例如在蒙古和卡塔爾,獎學金僅限於授予被高排名的國際大學所錄取的學子。而且大學排名也可以使政府決定是否認可畢業於外國大學的學歷——例如馬其頓政府自動承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的前500名大學。
影響
沒有進入排名可能意味着有些大學被外國博士生、“世界級”科學家、學術夥伴和慈善家所忽視,例如:
大學排名時,所列入的標準和數據,最易於反映生物科學的研究成果。相對於社會科學範圍內的建築、創意、人文和美術則不易反映其研究成果。諸如工程、商業和教育等專業學科,向來沒有悠久的同行評議、不以名師出高徒為傳統,也不易反映出對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和真正實力。
排名起初有重視校友社經地位、畢業後貢獻和學術聲譽的傾向,其中擁有歷史悠久和資金充裕的學府,通常是偏向發達國家中的醫學院。這種排名標準使發展中國家的大學無法與歐美重點大學在同一個起跑點上競爭。再者菁英教育和大眾教育之間的差別,以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大學之間的鴻溝也可能會擴大他們的優劣勢。
有一個特別的問題是,排名使某一時刻的品質與定義會留下一種固定的印象;而高等教育機構的使命是多樣化的,所以僅僅把重點放在科學研究的實力上,會忽略了其他的維度,諸如教學、社區參與、第三職能、創新性,以及社會和經濟影響。
高等教育機構是複雜的組織,不同的院系和活動皆有不同的優勢和弱點。根據所使用的標準和指標/權重的不同,對優秀程度的定義也可能變化。由於排名計算總分,使高等教育的複雜性被減少至一種具有意義的數據上,而差別被誇大了。
儘管存在這些批評,俄羅斯、中國大陸、台灣、印度、日本、韓國、歐洲各國政府仍然非常努力於建立自己的世界級大學。

大學排名世界排名

THE世界大學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是由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每年出版的大學排名。出版商曾與Quacquarelli SymondsQS)合作,在2004年至2009年聯合發佈THE-QS世界大學排名,之後於2010-2013年向湯森路透申請新的排名體系。該機構於2014年與Elsevier簽訂了一份新合同,後者向他們提供用於編制排名的數據。
該出版物包括全球總體、主題和聲譽排名,以及由不同權重產生的三個區域排行榜,即亞洲拉丁美洲金磚五國新興經濟體
排名通常被認為是最廣泛觀察的大學排名。自2010年以來,它因採用新的、改進的排名方法而受到讚揚;然而,對非科學、非英語指導機構的破壞,依靠主觀聲譽調查,是人們的批評和關注。 [19] 
排名指標 [20]  [59] 
排名依據(2021年)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權重
教學(學習環境)
聲譽調查
師生比例
博士與學士學位的比例
博士學位授予與學術人員的比例
機構收入
15%
4.5%
2.25%
6%
2.25%
研究(數量、收入和聲譽)
聲譽調查
研究收入
研究效率
18%
6%
6%
引文(研究影響)
引文(研究影響)
30%
國際視野(員工、學生、研究)
留學生比例
國際工作人員比例
國際合作
2.5%
2.5%
2.5%
行業收入(知識轉移)
行業收入(知識轉移)
2.5%
[34-35] 
QS世界大學排名
QS先後與不同的機構合作,形成了包括亞洲大學排名、拉美大學排名等四大跨國型大學排名體系,也是唯一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REG)國際專家認證的排行榜。QS世界大學排名因指標涵蓋範圍少和極其注重聲譽評價而飽受爭議,其評價指標比較簡單,過度依賴於主觀的僱主評價和同行評價指標權重。在歷年來的指標調整中,QS始終堅持主觀評價的重要性,賦予了較高的指標權重。QS更重視大學的社會服務功能,瞄準了全球性高等教育服務市場,以及國家級的國際性貿易服務對於高等教育的需求和認可,比如:隨着互聯網的興起,將“學術引用”“網絡影響力”作為重要的指標依據,力求其評價範圍更為接近僱主的需要和社會的樸素期望。 [58] 
排名指標 [21]  [60] 
排名依據(2022年)
指標
權重
學術聲譽
40%
僱主聲譽
10%
師生比例
20%
每個學院的引用次數
20%
國際教師比例
5%
國際學生比例
5%
國際研究網絡
0% (2023版)
就業成果
0% (2023版)
[36-37]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
美國老牌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是公認的首先開創現代大學評價的組織,從1983年開始通過邀請美國國內的校長同行評議的方法,對美國本土大學和機構實施排名,全部採用主觀評價的方式。2009年開始與QS合作,運用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構建的卡內基高等院校分類標準對大學進行分層分類,針對同類型大學進行綜合比較,使用了更為科學的調查分析辦法。 [58]  2014年底擴展為全球500強大學排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22]  ,側重對高校學術實力的評價,以其較客觀的指標迅速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名之一 [22]  [23] 
排名指標 [62] 
排名依據(2021年)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權重
聲譽指標
全球研究聲譽
12.5%
區域研究聲譽
12.5%
文獻計量指標
出版物
10%
書籍
2.5%
會議
2.5%
規範化引文影響
10%
總引用次數
7.5%
被引用次數最多的10%的出版物數量
12.5%
佔被引用次數最多的10%的出版物總數的百分比
10%
國際合作 – 相對於國家
5%
國際合作
5%
科學卓越指標
在各自領域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的高被引論文數量
5%
在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的論文總數中所佔的百分比
5%
[38-39]  [41-42]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世界範圍內首個綜合性的全球大學排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排名之一。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2003年,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獨立發佈一流大學評價信息,也是全球首先公開發布世界大學排名的機構,主要針對綜合性大學尤其是理科和工科大學科研成果學術能力進行評價。排名建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數據化呈現中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間的距離,尤其是科研差距。 [58]  2009年開始,ARWU改由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即“上海軟科”)發佈並保留所有權利。 [17]  [61] 
作為一個處處着眼於科研成果的排行榜,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被強烈指責過度偏重理工領域。歐美學界也批評它過度側重校友取得諾貝爾獎的多寡而忽略了院校的整體風氣及學生素質等重要指標。此外,這份排名主要採納了美國的知名期刊與論文發表平台為數據基準,也導致了美國大學在此排行榜中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國家。 [64] 
排名指標 [16] 
排名依據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簡稱
權重
教育質量
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校友摺合數
校友獲獎
10%
教師質量
獲諾貝爾科學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摺合數
教師獲獎
20%
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學者數量
高被引學者
20%
科研成果
在《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摺合數*
N&S論文
20%
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量
國際論文
20%
師均表現
上述五項指標得分的師均值
師均表現
10%
* 對純文科大學,不考慮N&S論文指標,其權重按比例分解到其它指標中。
[17-18] 

大學排名其他排名

  • 2004年,隸屬於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會(CSIC)的網絡計量研究室(Cybermetrics Lab)開始發佈世界大學網絡排名(Webometrics排名)是根據大學對世界在網絡上的貢獻進行的排名。
  • 2006年,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 發佈了世界前100大學排名,主要是根據ARWU數據庫與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S的數據庫綜合得出。
  • 2007年,台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為了科學考評世界大學的科學研究論文水平,衡量台灣地區的大學在世界大學中的學術地位,推出了世界科研論文質量進行的評比。
  • 而隸屬於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技術研究所的CWTS萊頓大學排名(Leiden Ranking)是根據對世界大學的網絡科學論文索引影響力進行了評級。
  • 2009年,另外一家隸屬於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會(CSIC)的SCImago Research Group所發佈的SCImago世界大學排名是根據對國家以及大學期刊的評價得出的。
  • 2014年,第一版多維度全球大學排名(multi-dimensional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 U-Multirank)發佈。U-Multirank不同於先前的排名體系(例如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主要關注於研究產出、學術影響等),它是在多維度視野下,展示了學術機構的能力與表現。 U-Multirank涉及的指標包括教學與學習、知識的轉化、國際化以及研究的拓展。建立這一體系的合作方包括:德國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CHE)、荷蘭特文特大學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CHEPS)、荷蘭萊頓大學科學技術研究中心(CWTS)、Fundacion CYD和Folge 3。 [7]  [15] 

大學排名中國排名

中國主要大學排名評價數據體系:
  • 以綜合實力為主的武書連綜合榜、帶有非主流色彩的武書連一流榜;
  • 以高中生生源質量和大學社會聲譽為主的網大生源排行榜;
  • 中國校友會排出的校友會排行榜;
  •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獨自研究的科教評價網排行榜;
  • 高等教育觀察發佈的HRE大學綜合排名;
  • 軟科發佈的中國大學排名和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40] 
軟科中國大學排名
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前身是“中國最好大學排名”,2015年首次發佈。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以服務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和進步為導向,依託自主研發的高等教育評價專利技術和“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的大數據支持,採用數百項指標變量對中國大學進行全方位、體系化、監測式評價。 [1]  [24]  [40]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於2011年首次發佈。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採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具有跨地區可比性評價指標,展示了中國內地、台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最為領先的100所研究型大學 [25]  [45] 
瑞路中國大學百強榜
瑞路中國大學百強榜設置師資力量、學術成果、科研能力、學科建設、人才培育5個一級指標,下設25個二級指標、58個三級指標,指標評分均來自政府或第三方機構的客觀統計結果。 [57] 
易度中國大學排名
易度排名是由上海億渡大數據科技公司出品。錄取難易度排名是基於高校每年在全國各省市招生人數、最低分數線等實際招生情況,通過一定的算法計算得出最終排名;綜合排名是在錄取難易度排名基礎之上,結合優志願、優家、優生涯等系列升學規劃產品中的數據和社會輿情等全域數據的綜合分析並計算得出,可反映大學的實際招生情況及各高校在當年高考招生錄取中的受歡迎程度。 [43-44]  [56] 
網大中國大學排行榜
中國大學排名是由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的江濟寧創辦的專注於高等教育的互聯網公司Netbig在中國大陸的大學排名。該排名自1999年起每年進行一次,一般在7月,即高考前後公佈。對於外國大學招生辦的老師來説,中國學校太多,一個一個去做背景調查不現實,而網大就是給雙非的學生劃定一個門檻,方便外國大學快速擇優。因此,網大排名曾是國外學校考察的主流排名之一。然而,自2013年以來,這一排名已停止發佈較新版本。 [26] 
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
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始於1997年。1993年,武書連發佈了第1個具有綜合意義的、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活動在內的大學排行榜。1997年之後,排名每年發佈在學術期刊發表的年度《中國大學評價》論文中。 [47]  [51-53] 

大學排名爭議與質疑

武書連大學排行榜的質疑
自1993年武書連發佈首個具有綜合意義的大學排行榜以來,武書連本人及其高校排行榜的權威性就一直倍受爭議,甚至曝出“拿錢排名”的傳聞,武所稱的單位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也瞥清與其的關係,澄清下屬單位沒有科學研究所,排行榜只是商業產品。 [48-49] 
2012年,有媒體質疑武書連所在課題組發佈的《中國大學排行榜》將浙江大學排在第一位,高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時,有文章質疑武書連所在課題組發佈的《中國大學排行榜》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指用其指標體系和算法,測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人才培養得分無緣進入武書連排行榜單的前500名。
“武書連2016中國大學排行榜”出現了一次嚴重錯誤,那就是把中國礦業大學這所211高校的名稱搞錯,武書連把中國礦業大學寫成了中國礦業大學(華東),引發了軒然大波,甚至礦大的在校生為了駁斥武書連紛紛指責武書連,認為武書連如此不嚴謹的校名書寫,實在是荒唐,由此抨擊武書連的聲音在16年的時候成為了焦點。 [27]  [46] 
校友會網排行榜的質疑
08年,有媒體質疑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發佈《2008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的權威性。
11年,有媒體質疑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發佈的《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用金錢衡量大學價值,質疑部分大學金錢至上、急功近利的現狀。
網大排行榜的質疑
網大在其首次發佈後被中國人民大學校友以誹謗母校罪起訴 [28]  ,該校排名第25位,當時該校擁有中國最好的法學院。一些人還認為,Netbig沒有就業數據,但應該在大學排名時考慮。 [29] 
軟科排行榜的質疑
東華理工大學的質疑,源於該校在2019榜單中“培養結果(畢業生就業率)”一欄的數據為空白。該校總分此次在全國排名為第485名,在江西省排第13名,也是該省15所上榜高校中的倒數第三。在涉事雙方溝通後,東華理工大學將措辭調整為“上海軟科數據採集存在錯漏,將我校2017屆畢業生就業率數據按缺項處理”,但依然認為這一情況“導致該校排名情況與實際嚴重不符,影響了學校辦學聲譽”。校方同時稱,雙方今後將進一步加強溝通聯繫,力爭數據採集和評價結果更為真實、完整、客觀。 [30] 
大學排行之我見
首先明確一點,大學排名很有必要的,是積極的,但是為了讓大學排名有更好的發展,更有信服力,以下幾點個人意見希望能起到積極作用。
大學排名只是民間進行的非國家官方數據,因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能説排名高的大學一定比排名低的大學好。在2000年高校大合併,造就了一批綜合性大學,他們多數是有幾所專業性大學合併,一下子擴充學科,具體的學科整合發展並沒有多少,只是簡單的疊加。而在排名時數量上佔據優勢,排名比較靠前。而一些專業型大學,受到學科數量限制自然排名較低。但是他們在某些專業學科上的地位非綜合大學所能比,這就是忽視質量追求數量的結果。它們的比較不是建立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的。這就使得許多大學為了大學“更好”,一味的擴充學科,適當的擴充是好的,但是很多學校為了擴充,花費了太多精力,導致其優勢學科受到影響。另外這對於考生也是不公平的,他們報考學校地位高,但是實際專業卻不一定好。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很多綜合性大學中。因此,對於高考考生,家長,老師通過排名簡單的選擇大學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大學排名相鄰之間判斷高低,更不可取。
大學排名既要兼顧數量又不能忽視質量。個人認為以大學為整體去排名是不好的,排名應該進一步細分。例如,以工科專業排名,哲學學科排名,雖然這樣變得比較繁瑣,甚至一所大學排名有多個名次,但是,只有這樣,對於政府來説,與其對綜合大學簡單一味的扶持不如轉化到對多所學校頂尖學科扶持上,使得扶持更有效率;對於個人來説,更能全面的瞭解大學,正確認識大學,才能明晰該所大學到底怎樣;對於大學來説,才能有一個公正的地位名次。

大學排名亂象與反思

大學排名亂象

不同版本互相“掐架”,甚至爆出“競價排名”醜聞
在武書連版的大學排行榜上,浙江大學力挫北大、清華,勇奪頭籌;但武漢大學版2012年中國一流大學排行榜顯示,北大成榜首,浙大居季軍;5月,中國校友會網發佈大學排行榜,浙大連前三都未能擠入。
更離譜的排名,還得往下看:中國政法大學,在中國校友會網的排行榜上位居第76位,但在武書連版排行榜上跌出百強,位列109;北京外國語大學,在中國校友會網上排名是124,在武書連版排行榜上退居181位。如此大起大落,難怪有網友直呼“大學排行榜天天都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我國當前存在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網大論壇、中國校友會網、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等10多個機構、30多個不同類型的大學排行榜。也有不少排行榜僅發佈過一兩次,未能延續。除了學術機構推出的排行榜之外,商業機構的排行榜正越來越多地吸引着公眾眼球。
評價指標不科學、評估過程不透明,成為大學排行榜的“第二宗罪”。有專家表示,國內多數大學排行榜都不公佈其數據如何採集、每所高校各項指標的得分等信息,有的只是公佈指標大類,不公佈研究方法,有的甚至連指標體系都沒有,只是籠統地“參考”若干別家排名,幾乎閉着眼睛列名單,其客觀性和科學性難以令人信服。
更令公眾譁然的是,大學排行榜還爆出“賄賂門”醜聞:曾有大學校長公開爆料,稱有排行榜製作機構找上門索要贊助;2009年,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成都理工大學於2004年、2006年兩次邀請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負責人到校作報告,並分別支出數萬元課酬費,該校在這個課題組的排行榜從2004年的116名上升到2007年的92名,不禁令人心生疑竇。

大學排名根源

部分高校欲借榜單提升聲譽、展現成績,社會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成長缺乏耐心
被認為是考生和家長擇校“指南針”的大學排行榜,為何亂象頻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學評價研究課題組專家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大學排行榜公共性的缺失。這位專家稱,大學排行榜應是整個高等教育系統共有且共享的,應體現公共價值公共利益。然而,隨着高校和社會各方對大學排名的關注度期望值的提高、高校借大學排名以提升聲譽的強烈需求,大學排行榜的公共價值摻入了私利。
有高校專家證實,大學排行榜的確能滿足某些人的私利:大學校長以此論證自己的工作成效;排名上升有利於招生宣傳;在國際合作中被當成重要的參考依據。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執行院長胡娟看來,大學排行榜本來應該服務於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通過客觀的評價作用對大學的發展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但利益導向讓某些機構和個人利用榜單來賺錢,這實際上是教育領域產業化和市場化的表現,而且是不成熟的市場化的體現。
胡娟説,“在評價大學時,很多排行榜不重結構,重規模;不重質量,重數量,一些指標不符合教育規律,甚至背道而馳,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目前社會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成長缺乏耐心、存在急功近利心態的一種體現。”
武書連版大學排行榜被不少學術機構質疑,源於他的計算方法充斥着“數量”替代“質量”、“規模製勝”的邏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其官方微博上稱:按照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公佈的指標體系和算法,加州理工學院人才培養得分在榜單中連前500名都進不了;巴黎高師勉強進入前500名,和咸寧學院、宜春學院的排名大體相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則排在60名左右,與南昌大學河南大學排名位置相當。這樣的指責被武書連認為是“胡編亂造”。武書連還用自己的評價體系推算出了與中科大截然相反的結論,以示評價體系無誤。這樣的爭論,在不同的排行榜間並不鮮見。
對於高等教育規律認識不清的大學排行榜,危害有多大;“儘管要相信民眾和社會會有理性選擇,但如果不科學、不客觀的排行榜一直存在下去,會混淆一些事實,誤導部分公眾,形成不好的風氣。”胡娟説。

大學排名建議

對大學排行組織進行評估、取締違規者,增加就業率、薪酬等應用性排名
大學排行榜的種種粗糙,該如何磨平;
在胡娟看來,大學排行榜可以由學術機構和第三方機構,站在中立的立場,以科學研究的態度來對大學的表現進行評價,“要從教育和學術規律出發,以人才培養為最重要的指標來考察,才能讓大學排名更有價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學評價研究課題組專家認為,可從幾個方面入手打造一個相對可信的排行榜。首先,應當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國際上有關大學排行的非政府組織發展迅速,如大學排行國際專家組(ITRG)於2006年發佈了第一個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原則和操作範例“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於2011年11月通過了“大學排行國際專家組排名審計手冊”,由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提供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認證機構。但我國還沒建立起相對有效的行業協會或其他規範約束行業成員行為的組織。
其次,對大學排行組織進行績效評估及資質審核,一方面有助於發現大學排行組織本身的不足,促進其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大學排行組織准入退出的基本依據,對於那些單純以盈利為目的,對社會公眾認知判斷和大學健康有序發展產生誤導效應的機構應責令其整改,必要時取締其大學排名的資格。
而胡娟則認為,儘管事物都有普遍性的一面,但在做大學評價時,必須結合國情進行考慮,而不應該一味地學習西方和引進西方的標準。
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程瑩表示,有關大學的綜合排名,尤其是區分科研實力強弱的排名,目前已經足夠,但仍然需要能提供獨特觀點的大學排名,比如對畢業生就業率、薪酬情況的調查排名,學生畢業後留學深造比例的排名、留在北上廣一線城市就業人數和比例的排名,每所高校學生在校期間與老師接觸機會的多少等等。“這是學生們關心的內容,也可以反映每所大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差別。不過,有關人才培養質量的指標如何合理設定,仍是難題,需要進行嚴肅調查。”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