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壩村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武當鎮下轄村)

鎖定
大壩村是省定貧困村,毗鄰南亨鄉夾湖鄉,是武當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由原大壩村、河口村、羅塘村、三聯村合併組成的一個行政村。
全村共有26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耕地2484.97畝,且大部分為低產田。有山林地面積27719畝,大部分為桃樹、李樹、臍橙。有荒地面積760畝。
大壩村境內温度氣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温19.3℃,年極端最低温-6℃,極端最高温39℃,全年無霜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553.8mm,雨量集中在4月—7月,適宜各種農作物生產和果業發展。 [5] 
中文名
大壩村
行政區劃代碼
360783101203 [4]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編碼
34170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贛B

大壩村基本村情

武當鎮大壩村位於武當鎮北部,東臨定南縣,南和連平交界,西靠楊村鎮,北靠南亨和夾湖鄉,是武當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全村國土面積26.21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2484.97畝、林地面積21599.8畝。下轄村小組34個,户籍人口1531户5735人,常住人口1296户3665人,本村姓氏主要有葉姓和劉姓。
大壩村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户167户659人,已脱貧151户632人,2020年預脱貧的有16户27人,貧困發生率0.47%。掛點幫扶單位為龍南市公安局。 [6] 

大壩村建制沿革

武當鎮解放前夕屬龍南縣大壩鄉。解放初屬臨江區大壩鄉。1952年分為大壩、崗上兩鄉。公社化時先屬臨江鎮。1961年屬楊村區武當山公社。1963年冬又併入南亨公社。1972年從南亨公社分出設武當公社,1984年改稱鄉,1989年撤鄉建鎮,大壩村由原大壩村、河口村、羅塘村、三聯村合併組成,繼承了原來的叫法,還是叫“大壩”。

大壩村經濟概況

2019年大壩村級集體經濟收入6.94萬元,主要為公益林補助、土地流轉管理費用、魚塘租金、龍南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管理費、百村創業園店面租金等。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3元,較2018年度增長12%,主要來源是銷售鷹嘴蜜桃、臍橙等農特產品以及開店經商和務工等。
主要農業產業有鷹嘴蜜桃、臍橙、錐慄、水稻、蔬菜和油茶種植等,2020年以來,共落實早稻種植325.4畝,薯類、豆類、玉米等其它糧食作物570畝。
村集體山水林田湖資源及店面等固定資產有:公益林補償816.1005畝;百村創業園店面104.43㎡;山塘流轉1.5畝。 [6] 

大壩村歷史人文

姓氏由來
劉姓於康熙年間,大約400年前從福建遷入龍南,大壩羅塘劉姓開基祖是志崇公,字福頎。其子孫主要分佈在大壩村的高圍、梨樹下、老屋下、細社等村民小組。

大壩村歷史古蹟

大壩村田心圍

大壩村內有大大小小的圍屋,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田心圍。田心圍位於大壩村田心小組,G105國道南側60米處的田壠,圍屋由此得名。田心圍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50年)左右,是盤龍狀客家圍屋的經典建築,具有完善的防衞設施,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多平方米,房屋600餘間,圍內人口居住最多時900人左右,是贛南現存年代最久、面積最大、房間最多、居住人數最多的一座圍攏屋式客家圍屋。
圍屋坐西朝東,整體結構前低後高、前方後圓,圍屋中心是一棟三堂式祠堂,以此為中心環建三圈,是磚石、土木結構的封閉式半圓形建築。內有葉氏宗祠(茂松堂),規模宏偉,分三進、二天井,樑柱構架緊實精緻,倉廚齊備,該圍對研究贛南圍屋的早期建築形式和圍屋的發展演變具有重要的實物參考價值。
田心圍人家有一個習俗,每年的大年初二規定為“添丁節”。凡前一年添丁的夫妻,都自覺提酒帶菜,身攜鞭炮,前來圍內祠堂祭祀祖宗,新丁上譜。
2005年贛州市人民政府將田心圍公佈為第一批市級不可移動保護名錄。
2008年被龍南縣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9月入選江西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
2019年6月6日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6] 

大壩村河口圍

大壩村河口圍 大壩村河口圍
河口圍位於龍南市武當鎮大壩村河口村小組,清代道光年間(1821- 1850年)由始祖葉昌和從本地崗上圍遷此所建,石砌二層方形建築,坐東向西,佔地1800多平方米,牆高6米、厚4尺,全圍共30多間二層土建民房,設有走馬樓。正門左右設小門及兩角三層炮樓,圍內土木結構二進式祠廳。05年新村建設粉刷一新,居住11户人家。 [7] 

大壩村永寧圍

大壩村永寧圍 大壩村永寧圍
永寧圍位於龍南市武當鎮大壩村羅塘村高圍小組,清代由始祖劉廣全所建,系二層土磚石砌外牆結構的封閉式圓形土建築,佔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基牆高7米,厚80公分。正門坐東向西,內建二進式土木結構祠廳,原有二層土建民宅共30多間,二層設走馬樓相通。現大部分原建築破損倒塌,無人居住。 [8] 

大壩村船形圍

大壩村船形圍 大壩村船形圍
船形圍位於龍南市武當鎮大壩村北晨小組,清代由始祖葉紹陸所建,石砌橢圓形封閉式建築,酷似船形,故稱船形圍,正門坐北向南,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基牆高6米,厚70公分。原圍內建有土木結構二層民宅,共有50間,二層設走馬樓相通,後面牆兩旁設有炮角守備。院內中央建二進式土木結構祠廳,已重修一新。圍內建築大部分破爛損毀,已無人居住。 [9] 

大壩村德全圍

大壩村德全圍 大壩村德全圍
德全圍位於龍南市武當鎮大壩村河口高排,清代由始祖葉永五所建,是一座2層的石木料結構的封閉式方形建築,佔地面積2800多平方米,基牆高近3米,厚2尺,正門坐東向西,兩邊設炮樓角2處,圍內中央為二進式土木結構祠廳,建二層土建60多間民宅,二層設走馬樓相通。空坪及走廊用河卵石鋪就。 [10] 

大壩村自然景觀

大壩村千畝桃花開

在經歷柑橘黃龍病後,武當鎮轄區內的大多數臍橙都被砍伐。大壩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利用土壤和氣候優勢,開始轉產種植鷹嘴蜜桃。隨着越來越多的桃農受益,大壩的農户在羅塘片種植鷹嘴蜜桃2600多畝,打造了鷹嘴蜜桃產業基地,並依託鷹嘴蜜桃產業基地打造了“夢裏桃鄉”鄉村旅遊示範點,分別舉辦“桃花節”和“採摘節”,開展“尋夢桃源”遊園活動、品千人桃花宴、“情繫桃花園,花海姻緣會”相親會等精彩活動,形成了“三月賞花、七月摘果”的景區觀光體驗。 [6] 

大壩村獅子洞

獅子洞位於武當和南亨交界處,出口在南亨助水村,全長有一兩千米,寬的有幾米,窄的只能一個人側身通過。由於地下水長期浸蝕,洞內形成鐘乳石,形狀各異,傳説洞內還有一個“石室”,裏面有石牀、石椅、石桌等,是以前仙人居住的地方。 [6] 

大壩村水口廟古橋

武當鎮河口有着一座明代修建的石拱橋,迄今有數百年的歷史了。古橋旁邊是著名的水口廟,門前一棵百年古柏,見證着世事的變遷。水口廟古橋是單孔橋,長10餘米,寬2米,是條石砌成。橋面是卵石鋪就,是武當古驛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條驛道從古橋沿河延伸經大壩村,經過元吉壇達當年的大壩老圩,再連通贛粵邊際的其他古驛道,通往廣東的連平州或是和平等鄰縣,在當時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6] 

大壩村河坑水庫

河坑水庫位於大壩村北辰小組,是全縣最大的小(一)型水庫。於1965年冬開始興建,1971年春基本建成並受益,後經1976至1984年和1989年幾次續建及加固處理,工程達現有規模。控制流域面積7.40平方公里,總庫容為157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3000畝,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殖等綜合利用效益的小(一)型水庫。 [6] 

大壩村仙水塘

從前武當鎮境內是有名的乾旱地方,三年兩旱,靠天吃飯,流傳着一句順口溜:“有女莫嫁大壩崗,紅薯芋頭幫把幫。”村民基本靠紅薯芋頭為主糧充飢,想吃大米飯那是奢侈的事。相傳有一年初冬,家家户户都在準備釀年酒,釀酒是先把大米放到甑裏用鍋蒸透再倒入缸裏發酵的。這天,有一家的媳婦正在家裏蒸酒飯,突然來了一位手拄枴棍,衣衫襤褸,相貌醜陋的老太婆,可憐兮兮的説:“妹子,可憐我三天沒吃一點東西,給我一碗酒飯吧”。這家善良的媳婦給了老太婆滿滿一碗酒飯,同時遞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臨走老太婆説:“妹子,你好人吶,好人總有好報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老太婆迴轉來到一塊平整草地,看準八卦的坎卦,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用她的枴棍一戳,只見一股清泉從地下噴湧而出,就在路人驚訝之時,老太婆化作一縷青煙飄渺不見,人們目瞪口呆,那不是仙人嗎,很快,這裏就變成了一口水塘,人們就把它叫做仙水塘。仙水塘面積有600多平方米,聽説塘內有泉眼一百多個,近看就像一口沸騰的大鍋,終年不息的向上翻滾流淌,泉水清澈甘甜,但由於地面硬化,現只能看到一個出水口。 [6] 

大壩村獲得榮譽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經專家委員會審查,擬將大壩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 
2019年12月2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價認定江西省龍南市武當鎮大壩村為國家森林鄉村。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