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塘村

(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黃屋行政村下轄村)

鎖定
大塘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中心區,距鎮政府1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相鄰的村有鳳鳴崗村、井美村、彭屋行政村、黃屋行政村。始建於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因該村南有一片低窪水田,雨季時雨水積聚形成大水塘,故名大塘村。
中文名
大塘村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
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三都。清末,屬京山司。民國時期,屬常平橫新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東安鄉、美田鄉、東坑大鄉;1958年10月,屬常平人民公社黃屋生產大隊;1959年,屬橫瀝人民公社黃屋生產大隊;1961年,屬東坑人民公社黃屋生產大隊;1983年,屬東坑區黃屋鄉;1987年4月,屬東莞市東坑鎮黃屋管理區;1998年,屬東坑鎮黃屋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黃姓,其先祖於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遷至廣東南雄府保昌縣,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遷至東莞縣,初居小鐵崗(企石鎮高湖村),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遷此立村。
2015年末,户籍人口101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48人;80歲以上3人,最年長者82歲(女)。外來暫住人口2741人。祖籍該村(包含細圍村、大圍 村、黃冚村)的香港同胞283人。祖籍該村(包含細圍村、大圍村、黃冚村)的華人華僑3人,居住在新西蘭。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大豆、蔬菜,兼種植荔枝、龍眼等果樹。1992年後,隨着工業化的深入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末,全村有工業企業28家。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商鋪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工資收入、房屋出租、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傳統節慶食品有糖不甩。
縣道東坑大道、東興中路穿過該村。1960年通電,1980年通電話,1987年通自來水,2000年通互聯網、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
村裏有由東莞黃氏族譜編委會於2005年編修的《黃氏族譜——江夏堂東莞黃氏一編族譜》,於2015年編修的《廣東黃氏族譜東莞譜》。
村裏有祭祖、祭祀土地神等活動。每年農曆九月十五舉辦大眾祭祖活動。是日,黃氏村民代表帶祭品先去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拜祭黃舒墓,接着到東莞常平鎮拜祭黃鴻圖夫婦墓,最後回村拜祭黃旦墓、朱氏墓、知機黃公夫妻墓、袁氏黃母墓、孔氏黃母墓、載道黃公墓、濟川黃公夫妻墓和思侶黃公夫妻墓,掃墓完畢,再到祠堂祭祖。
村民有祭祀土地神習俗。每年正月二十春耕前,村民向土地神舉行祭祀祈禱儀式,稱土地誕,後被稱之為“二十會”。是日,村民向土地神祈禱,希望土地神在新的一年為村民帶來福澤,全年風調雨順,穀物豐收。民國時期,祭祀形式改變,村民用搶頭炮方式進行祈禱。“炮”指用土火藥做成的直徑約五六十釐米的煙花筒,點燃後村民去搶掉落在地的炮,認為第一個搶到的人會全年財運連連,搶到二炮、三炮的人也會得到相應的好運氣。自1983年開始,祭祀活動再次改變,融入文體活動,有醒獅、粵劇和文藝演出等。
2008年12月,被廣東省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衞生村”稱號;2009年12月,被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廣東省文明村”稱號;2012年12月,被國家減災委員會授予“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稱號。 [1] 
參考資料
  • 1.    大塘村  .東莞地情資料數據庫[引用日期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