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同觀音堂

鎖定
大同觀音堂,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馬軍營鄉小站村西北約1.3千米處,佔地面積約2300平方米,是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 [2] 
大同觀音堂始建於遼重熙六年(1037年);後毀於戰火;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其後屢有修葺。大同觀音堂坐北朝南,三進院落佈局,沿中軸線建有戲台、腰門、觀音殿、三真殿,兩側建鐘樓、鼓樓、碑亭和山門等。山門位於寺廟東南角,對面有琉璃三龍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雙面照壁,為明代遺物。大同觀音堂觀音殿檐下月台上保存有明天啓七年(1627年)石刻金瓶一對,上刻陀羅尼經;觀音殿內保存有遼代塑像及清代壁畫;三真殿,上層正中三間內塑觀音、文殊、普賢像,四壁繪“普救老人”壁畫多幅。大同觀音堂格局完整,是研究晉北地區清代建築、佛教雕塑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2]  [4] 
2013年5月,大同觀音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大同觀音堂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馬軍營鄉小站村西北約 1.3千米處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約 23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906-3-20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大同觀音堂歷史沿革

大同觀音堂始建於遼重熙六年(1037年);後毀於戰火;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其後屢有修葺。三真殿即寺院後殿,清乾隆四十三年建(1778年)。 [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由國家文物部門保護管理;1979年,對寺院進行了全面整修。 [4] 

大同觀音堂建築格局

大同觀音堂坐北朝南,三進院落佈局,東西寬39.6米,南北長58.3米,佔地面積約2300平方米。大同觀音堂沿中軸線建有戲台、腰門、觀音殿、三真殿,兩側建鐘樓、鼓樓、碑亭和山門等。 [2]    

大同觀音堂主要建築

山門
山門
山門(2張)
大同觀音堂山門位於寺廟東南角,對面有琉璃三龍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雙面照壁,為明代遺物。壁身長12.2米,高6.7米,厚1.2米,壁體用五彩琉璃鑲砌,壁頂裝飾斗拱,壁下須彌座束腰部位雕制二龍戲珠、二獅相爭及馬、牛等動物形象,並以竹柱相間隔,壁身雙面各浮雕三條戲水飛龍,騰空駕霧。山門結構為磚券門洞,門額上嵌石刻橫匾一方,上書“觀音堂”。 [2-4] 
戲台、腰門、鐘鼓樓、碑亭
腰門
腰門(2張)
山門折西拾級而上是寺院的第一進院落,呈縱向長方形,戲台坐南向北,面對腰門和觀音殿,建造在8米高的券洞上,洞下過去是古人車馬人行道。腰門東側為關帝廟一間,西側為財神廟一間。進入腰門為寺院的第二進院落,左右兩側有鍾、鼓亭和碑亭。迎面是觀音殿。 [4] 
觀音殿
觀音殿 觀音殿
大同觀音堂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殿頂為懸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前增置抱廈以擴大佛事活動場地。 [2-3] 
三真殿
三真殿 三真殿
大同觀音堂三真殿樓高兩層,一層為三孔窯洞,上部飾以磚雕仿木斗栱,二層建面寬三間雙坡硬山頂建築,兩側帶耳殿。殿外東西兩端各設磚梯樓道可拾級而上。左右各一小間,東為山神殿,原壁上繪“降服妖摩”圖。西為神殿,原壁上繪“河神治水”圖。此為全寺最高處,殿前設磚砌憑欄,可俯覽全寺及附近景色。 [2-4] 

大同觀音堂文物遺存

石刻
大同觀音堂觀音殿檐下月台上保存有明天啓七年(1627年)石刻金瓶一對,扁形六角,總高2米,上刻陀羅尼經。 [2-3] 
遼代塑像及清代壁畫
石雕觀音像
石雕觀音像(2張)
大同觀音堂觀音殿內保存有遼代塑像及清代壁畫:正中一尊約6米高的石雕觀音像,頭飾花冠直達屋頂。觀音兩側有2米高的石雕脅侍立像兩尊,系遼代所作。殿內東西兩側佇立十大明王。殿內東西兩壁繪有二十四幅觀音菩薩救難的故事,北牆壁繪兩幅十八羅漢及長臂羅漢圖,左手可上九天攬月,右手可下五洋捉鱉。壁畫面積共計約56平方米;三真殿,上層正中三間內塑觀音、文殊、普賢像,四壁繪“普救老人”壁畫多幅。 [2-3] 
摩崖
大同觀音堂西摩崖上鐫有三米見方的雙鈎“佛”字,據考證為遼代遺蹟。 [2-3] 

大同觀音堂文物價值

大同觀音堂格局完整,是研究晉北地區清代建築、佛教雕塑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2]  [4] 

大同觀音堂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大同觀音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大同觀音堂旅遊信息

大同觀音堂地理位置

大同觀音堂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馬軍營鄉小站村西北約1.3千米處。 [2] 

大同觀音堂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大同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大同觀音堂,路車約16千米,用時約3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