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同展覽館

鎖定
大同展覽館建於1969年,是承載大同一段時期記憶,體現文革歷史階段建築特色與成就,有着獨特代表性的標誌性建築。 [1] 
2012年6月,為同時兼顧名城保護與歷史建築保護,大同展覽館開始進行平移,歷時兩年多,於2014年12月9日完成整體平移。 [4] 
中文名
大同展覽館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魏都大道908號 [2] 
所處時代
1969年 [2] 
佔地面積
13050 m²
保護級別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保類型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2] 

大同展覽館歷史沿革

1969年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受當時政治風潮影響,瀋陽、石家莊、杭州、張家口等城市都興起了建設“毛澤東思想萬歲展覽館”(俗稱“萬歲展覽館”)的浪潮。大同毛澤東思想萬歲展覽館也於當年4月1日黨的“九大”召開之日正式奠基開工。全市黨政軍領導和數以萬計的工農兵學商各界人士懷着極大的政治熱忱參加了建館的義務勞動。從初始設計到施工完成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建成後的展覽館以其類似首都人民大會堂的宏偉氣勢,成為大同市各類政治集會和社會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 [1] 
1972年,展覽館西側部分改建為當時大同最大的商業場所紅旗商場。在此後相當長時間內,擺脱了計劃經濟體制束縛的紅旗商場在大同人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以至於此後,“展覽館”這一稱謂逐漸被人淡忘。 [3] 
20世紀90年代末,國營的紅旗商場終結歷史使命,之後當地政府出台有關恢復其文化功能的決策,大同市圖書館大同市博物館分別於2007年和2009年入駐,使這裏成為集博物館、展覽館、圖書館三館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場所。 [1]  [3] 
2006年,為給展覽館維護改造提供科學數據,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山西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大同市勘察測繪院聯合對大樓進行了全面科學檢測。結果表明展覽館大樓經歷了近40年的風雨和幾次較大地震的考驗,除局部出現殘損外,各項建築質量指標仍然優良,大樓整體結構仍然十分堅固。 [1] 
大同展覽館平移
大同展覽館平移(3張)
2012年,大同啓動古城保護修復計劃,在展開西城牆修復工程時,因展覽館處於古城西城牆軸線及甕城的修復範圍內,為同時兼顧名城保護與歷史建築保護,大同市政府廣泛徵集專家、市民意見,並進行科學論證,最終確定對這一地標建築進行保護性整體平移。展覽館平移工程於2012年6月啓動,將展覽館分為一區(原博物館)、二區(原規劃展覽館西廳)、三區 (原規劃展覽館正廳)、四區(原規劃展覽館東廳)、五區(原圖書館)共五個區域進行分體平移旋轉。 [1]  [3-4] 
2014年12月9日,歷時兩年多,展覽館整體平移完成,累計平移直線距離約為1402米(不含旋轉位移),並分別旋轉90°,遷移總重量(含托盤結構)約57768噸。 [1]  [3-4] 

大同展覽館建築結構

大同展覽館風貌
大同展覽館風貌(3張)
平移前的大同展覽館位於當時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路北,坐北朝南,南北長73.44米,東西寬177.7米,高26米,佔地面積1305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建築物造型呈“H”字形,有12個展覽廳、1個會議大廳,均為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外觀正面及兩側入口為圓型柱廊,主體四層,兩翼三層,全部設4.5米高的半地下室。外觀正面為夾層四廊,層高7.2米,飾以浮雕,中央大廳為兩個層高,300座會議大廳層高8.5米。廳內為廳柱,葵花向陽燈飾。展覽館兩側牆壁上分別有“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歲”和“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紅色標語,富有時代特徵。 [1]  [3-4] 
平移後的大同展覽館位於大同市古城西門外廣場北側,坐東朝西,完整保留了原結構風貌。 [1]  [3-4] 

大同展覽館保護範圍

東至護城河西側,南至護城河北側,西至魏都大道東側路沿,北向外延伸40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