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同小異

鎖定
大同小異(拼音:dà tóng xiǎo yì)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莊子及其後學《莊子·天下》。 [1] 
大同小異指大體相同,略有差異。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多用於比較。 [4] 
中文名
大同小異
拼    音
dà tóng xiǎo yì
近義詞
一模一樣、神肖酷似
反義詞
迥然不同、大相徑庭
出    處
《莊子·天下》
注音字母
ㄉㄚˋ ㄊㄨㄙˊ ㄒㄧㄠˇ ㄧˋ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大同小異成語出處

戰國·莊子及其後學《莊子·天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謂之大同異。”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大同小異”。 [1] 

大同小異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宋國有個叫惠施的人,曾在魏國擔任過相國。惠施不僅能言善辯,學識也非常廣博。那時,文字都是刻在竹簡上的,後來有人把他寫過的竹簡全部收集在一起,據説足有五車之多。 [2] 
惠施對哲學很有研究,並提出了“合同異”説。他認為,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的,萬物流變不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以永恆固定的狀態而存在。他還認為任何東西都沒有絕對的,因此事物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別。正因為這樣,太陽剛升到正中就偏斜,萬物即起即滅。天和地一樣低,山和澤一樣平。事物在大的方面沒有多大區別,這叫小同異;而萬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異,這叫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天下的中央,可以説在燕國的北方,也可以説在越國的南方。 [2] 
惠施的“合同異”是專講萬物之間的同異關係的。“大同”是類的同,如牛、馬都屬於動物;“小同”是種的同,牛和馬都是動物中的獸類。大同和小同在外延上有一種包含從屬關係。“小同異”是指包含着同一成分的差異,“大同異”是不包含同一成分的差異。 [3] 
從天地一體來看,萬物都是天下的一物,概莫能外,這就是畢同。把各物分別開來看,萬物又莫不相異,這就是畢異。畢同與畢異就是大同與大異。所以惠施説:“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從大同即畢同的角度來看,萬物之間的異只是小異。從大異即畢異的角度來看,萬物之間的同又是小同。這就是説,大同中有小異,小同中有大異。反之亦然。 [3] 
惠施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雛形,具有樸素辯證法的因素。後人根據其“合同異”引申出成語“大同小異”。 [2] 

大同小異成語寓意

惠施看到了事物之間同異關係的相對性,看到了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同異之間存在着的對立統一的關係。惠施講同異,重點不在異,而在同,成語通過這一論題要告訴人們,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相同性,不能因為事物各有不同而否定它們之間的相同性。在生活中,也應該多注重兩者之間的相同,不要因“小異”而失“大同”。 [3]  [5] 

大同小異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大同小異”指大體相同,略有差異。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多用於比較。 [1] 
  • 運用示例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凝圓寺》:“惠生在烏場國二年,西胡風俗,大同小異,不能具錄。” [1] 
明·鄭文康《隨身小寶序》:“病間無事,重寫此冊,題曰‘隨身小寶’,與門人小子共之,較之舊抄,不無增添遺落,大同小異。” [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四回:“説的是侯統領一個,其實如今做官的人,無非與侯統領大同小異罷了。 ” [4]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270
  • 2.    艾齊主編. 瞭解點中華成語[M]. 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05:58-59
  • 3.    範玉秋,田力編著. 中國哲學與傳統文化[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04:69
  • 4.    大同小異的解釋|大同小異的意思|漢典“大同小異”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5-18]
  • 5.    (清)劉熙載著;劉立人,陳文和點校. 劉熙載集[M].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