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可鄉

鎖定
大可鄉,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地處石林彝族自治縣西南部,東與彌勒縣西三鎮接壤,東南與彌勒縣西一鎮為鄰,南與彌勒縣西二鎮相連,西與宜良縣竹山鄉毗鄰,北接鹿阜街道,距石林縣政府18.8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04.98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大可鄉户籍人口為17611人。 [5] 
1952年,稱為第七區;1988年2月,撤大可區設大可鄉。 [1]  截至2020年6月,大可鄉轄6個行政村, [2]  鄉人民政府駐大可村。 [1] 
截至2019年末,大可鄉有工業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5] 
中文名
大可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石林彝族自治縣西南部
面    積
104.98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大可村
電話區號
0871
郵政區碼
65220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A
人    口
17611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大可鄉建置沿革

1952年,稱為第七區。
1953年,改名第六區。
1954年,第六區改為大可鄉。
1956年,大可鄉分為大可、南大村2鄉。
1958年,大可、南大村2鄉合併為疊水公社。
1960年,疊水公社併入板橋公社。
1969年,析板橋公社置大可公社。
1970年,大可公社併入板橋區。
1974年,析板橋區置大可公社。
1984年3月,大可公社改為大可區。
1988年2月,撤大可區設大可鄉。 [1] 

大可鄉行政區劃

大可鄉區劃沿革

1997年,大可鄉轄大可、中龍、巖子腳、結勝、水尾、南大村6個行政村。
1999年,大可鄉轄6個行政村,67個自然村。
2004年末,大可鄉轄大可、中龍、結勝、南大、水尾、巖子腳6個行政村,48個村民小組,67個自然村。
截至2011年末,大可鄉轄中龍、大可、結勝、南大村、水尾、巖子腳6個行政村,下設48個村民小組。 [1] 

大可鄉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大可鄉轄6個行政村:大可村、中龍村、結勝村、南大村、水尾村、巖子腳村, [2]  鄉人民政府駐大可村。 [1] 

大可鄉地理環境

大可鄉位置境域

大可鄉地處石林彝族自治縣西南部,東與彌勒縣西三鎮接壤,東南與彌勒縣西一鎮為鄰,南與彌勒縣西二鎮相連,西與宜良縣竹山鄉毗鄰,北接鹿阜街道,距石林縣政府18.8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04.98平方千米。 [5] 
大可鄉

大可鄉地形地貌

大可鄉地處雲貴高原內陸,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分為山地、丘陵;主要山脈有老黑山、竹節山;境內最高峯老黑山,位於水尾行政村老馬地村,海拔2067米;最低點位於長麥地下村,海拔1655米。 [1] 

大可鄉氣候

大可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涼爽,冬季偶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温16.5℃,極端最高氣温33.8℃(2011年6月),極端最低氣温-3℃(1976年1月);7月平均氣温24.6℃,生長期年平均320天,無霜期年平均330天,最長達35天,最短為3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3019.6小時,年總輻射141.9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350天(一般為2月至次年2月);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30.1天,最大降雨量1200毫米(1976年),最少雨量511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1] 

大可鄉水文

大可鄉境內河道屬巴江水系,主要河流為大可河,自南向北縱貫大可鄉,境內長35.5千米,徑流面積235.5平方千米,徑流總量0.2億立方米,年均流量1.4立方米/秒。 [1] 

大可鄉土壤

大可鄉境內主要分佈着紅壤紫色土水稻土

大可鄉自然災害

大可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山體滑坡等。乾旱災害較為常見,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8月—2011年,大可鄉連續重旱導致境內生產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1] 

大可鄉自然資源

大可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磷、銅、鐵等,其中磷礦儲量約0.7億噸,已經開發的磷礦位於水尾村,礦區面積約3平方千米,地質儲量0.4億噸,可採儲量約0.1億噸,年產量22萬噸。 [1] 

大可鄉人口

2005年,大可鄉年末總人口17008人,其中農業人口有4521户,共15896人;鄉內主要居住有漢族、彝族、苗族、壯族;出生216人,出生率12.69‰,死亡97人,死亡率5.70‰,一孩率40.28%。
截至2007年末,大可鄉總户數4546户,總人口16488人,其中農業人口16191人,勞動力10190人;人口結構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3966人,彝族2522人。
截至2011年末,大可鄉總人口有1733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83人,城鎮化率17.2%;另有流動人口103人。總人口中,男性8870人,佔51.2%;女性8468人,佔48.8%;14歲以下3215人,佔18.5%;15—64歲12467人,佔71.7%;65歲以上1706人,佔9.8%;以漢族為主,達14460人,佔83.4%;有彝、苗、壯、回、哈尼5個少數族,共2928人,佔16.6%;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彝族,共2700人,佔少數民族人口92.2%。2011年,大可鄉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6.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65.16人。 [1] 
截至2017年末,大可鄉常住人口為16481人。 [3] 
截至2018年末,大可鄉户籍人口為17608人。 [4] 
截至2019年末,大可鄉户籍人口為17611人。 [5] 

大可鄉經濟

大可鄉綜述

2005年,大可鄉農村經濟總收入4548萬元,比2010年增2.4%;地方財政收入254.3萬元,比2004年減54%;農民人均純收入2247元,與2004年持平;鄉鎮企業實交税金68萬元,比2004年增10%。
2007年,大可鄉農村經濟總收入5034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410萬元,佔總收入的8.14%;農民人均純收入2387元,農民收入以第一產業為主;外出務工收入410萬元。
2011年,大可鄉財政總收入0.08億元,比2010年增長8.4%;農民人均純收入6828元。 [1] 
截至2018年末,大可鄉有工業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4] 
截至2019年末,大可鄉有工業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5] 

大可鄉農業

2005年,大可鄉人均有糧578.9千克;烤煙收購總值916.48萬元,千克均價7.16元;大春糧食種植面積16900畝,佔計劃數的103%,其中,水稻種植4950畝,玉米種植8250畝,大豆種植2200畝,薯類雜糧種植1500畝;完成小春糧食種植面積12010畝,其中蠶豆種植3900畝,小麥種植5600畝,大麥種植400畝,薯類種植2110畝;實現糧食總產9846噸,其中秋收糧食7265噸,小春糧食總產2581噸;種植朝鮮薊450畝。2005年,大可鄉種植烤煙16480畝(紅花大金元品種),收購煙葉128萬千克,收購總值916.48萬元,千克均價7.16元。
2007年,大可鄉烤煙收購完成320.9萬千克,均價達10.22元(含補助);種植業收入3262萬元,佔總收入的64.8%;畜牧業收入1246萬元,佔總收入的24.75%;年內出欄生豬13061頭,肉牛1211頭,肉羊5620頭,商品雞20000只);漁業收入18萬元;林業收入44萬元,佔總收入的0.87%。
2011年,大可鄉農業總產值達到2.0億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86.8%。大可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蠶豆為主。2011年,大可鄉生產糧食9908.4噸,其中水稻3100噸,玉米3848.0噸,小麥1444.3噸,蠶豆646噸。大可鄉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花卉等。2011年,大可鄉烤煙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18600噸;花卉400畝,畝產鮮花26000枝/年。大可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大可鄉生豬飼養量3.0萬頭,年末存欄1.4萬頭;羊飼養量1.7萬隻,年末存欄1.2萬隻;家禽飼養量215.6萬羽,上市家禽147.2萬羽。2011年,大可鄉生產肉類4535.8噸,其中豬肉1590.8噸,羊肉172.3噸,牛肉147.6噸,禽蛋110噸;畜牧業總產值0.73元。2011年,大可鄉水果種植面積0.3萬畝,主要品種有枇杷、板栗、大楊梅,其中枇杷55萬噸,板栗48萬噸,大楊梅18.6萬噸。 [1] 

大可鄉工業

2007年,大可鄉工業總產值為1300萬元。
大可鄉形成了以石材加工、磷礦開採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大可鄉工業總產值為0.3億元;工業增加值0.01億元,比2010年增長16.8%。2011年,大可鄉有工業企業7家,職工248人。 [1] 

大可鄉商貿

截至2011年末,大可鄉有商業網點170個,職工348人。2011年,大可鄉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0.1億元,比2010年增長15.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08億元,輸出產品主要有枇杷、鮮花、大理石板材。 [1] 

大可鄉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大可鄉有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0.6億元,比2010年增長23%;各項貸款餘額0.2億元,比2010年增長14%。 [1] 

大可鄉郵電業

2011年,大可鄉郵政業務收入為5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45萬元。 [1] 

大可鄉社會事業

大可鄉教育事業

截至2007年底,大可鄉設中心學校1所,中心學校含中學部和小學部;中學部有教師67人,中學生605人;小學部有6所完全小學,有教師75人,小學生1387人;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92人,入學率達100%。
截至2011年末,大可鄉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600多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5所,在校生956人,專任教師9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大可鄉主要學校有大可中學。2011年,大可鄉教育經費達53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53萬元,均比2010年增長9.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3%,比2010年提高2個百分點。 [1] 

大可鄉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可鄉有科普示範村3個,科技示範户315個,農村專業合作社8個;有各類科技人才0.1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0.003萬人,農村實用科技人員0.1萬人。 [1] 

大可鄉文體事業

截至2007年底,大可鄉設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1個,圖書室1個,有6個行政村級文化室(圖書室);共有文藝宣傳隊20個。
截至2011年末,大可鄉有文化廣播電視中心1個,村文化活動室6個;有各類圖書室6個,藏書12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16人;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6人。截至2011年末,大可鄉有學校體育場地1處,籃球場7個,農村籃球場29個;有體育社團12個,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人員31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元旦、春節體育健身活動;16.8%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6.8%;有廣播喇叭78萬隻,入村率100%,通響率95%。截至2011年末,大可鄉有線電視用户數為0.12萬户,電視綜合覆蓋率71%。 [1] 

大可鄉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大可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7個,其中鄉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6個;衞生院病牀15張,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1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86張;有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師)醫師1.5人、註冊護土0.2人。2011年,大可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25.6/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76.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100%;孕產婦死亡率4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8‰、14‰、12‰。 [1] 

大可鄉社會保障

2007年底,大可鄉享受低保60人,五保户38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026人,已享受社會養老保險33人。
2011年,大可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22户,人數26人,支出6.2萬元,比2010年增長25%,月人均200元,比2010年增長25%;醫療救助5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32人次,共支出8.7萬元,比2010年增長1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46户,人數732人,支出79.5萬元,比2010年增長11%,月人均90.5元,比2010年增長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人,支出7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人,支出7.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醫療救助57人次,農村臨時救濟1259人次,支出5萬元,比2010年增長60%;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56.787萬元,比2010年增長8%;有敬老院1個,牀位2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7人。 [1] 
2011年,大可鄉新增就業人員800人,有263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0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64人,全年共幫助189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一人就業;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1] 

大可鄉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大可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6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企業2家,電信所1個,服務網點8個,固定電話用户420户,移動電話用户5100户,寬帶接入用户88户。 [1] 
  • 水利工程
2005年,大可鄉新建水利工程3件,總投資284萬元,其中南小村煙水配套工程1件,長麥地小壩塘除險加固工程1件,新建烤煙水窖816個。

大可鄉交通運輸

截至2007年末,大可鄉6個行政村都實現村村通目標,行政村通達率為100%,有2個行政村開通公交車。
2011年末,大可鄉境內有縣級公路1條,即鹿平公路,總長35千米,過境長22千米;有鄉級公路10條,總長75千米。 [1] 

大可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大可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地為大可村而得名。大可村,原名奇村,古時典章均自右向左直書,清代將奇寫成大可,而得名大可村。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段麗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208-209.
  • 2.    大可鄉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03]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550.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568.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