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南坂農場

鎖定
大南坂農場位於漳浦縣城西南面金崗山下、鹿溪河畔、閩粵古驛道上,場部設在明清時代“梅林鋪”所在地(“鋪”是驛道分站),距縣城4公里,國道324線穿越全境,廈深高速鐵路漳浦站定址在農場西南處。全場總面積60平方公里,人口11645人。
2008年,農場實現生產總值6.13億元,其中:農業產值6550萬元,工業產值4.84億元,第三產業完成6360萬元。
中文名
大南坂農場
行政區類別
農場
所屬地區
福建漳州
地理位置
漳浦縣城西南面金崗山下
面    積
60 km²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編碼
363200
人口數量
11645人
火車站
漳浦站
車牌代碼
閩E
方    言
閩南語漳州話
生產總值
6.13億元

大南坂農場歷史沿革

明萬曆年間,鄉紳陳梧在這裏為其父母墓建“風木亭”一座,周圍盡是荒埔,稱“大壠坂”。清康熙《漳浦縣誌》記載:“康熙三十七年,鄉紳黃性震捐資置義冢一處,址在風木亭大壠坂。”後大壠坂轉音為大南坂。民國初年建大部亭一座於原梅林鋪址上,狀如土地公廟,曾有人在那裏賣涼茶糕點,故稱“大路店”。
大南坂農場的前身是漳浦農場,始建於民國24年(1935年8月),隸屬於福建省建設廳農林改良總場,1955年4月成立福建省大南坂農場籌備處,全場人口120人,職工82人,職工來自全國10個省、市(縣),以及4個國家的歸僑。1957年6月改為福建省國營大南坂農場。1958年先後接收安置印尼歸僑和水庫移民。1960年,根據省委要求,農場在縣委的支持下,全場經營面積擴大到18萬畝。1987年11月,農場引進入第一家外資企業。至次年,全場共有大小工業企業29家(不含外資),總產值達1000萬元。1991年1月,省政府批准大南坂農場為全省10個首批對外綜合開發農場之一,同年6月又列為漳州市對外農業經濟技術合作區。

大南坂農場行政區劃

場部管理區
第一作業區
第二作業區
第三作業區
臘山(第四)作業區
青年山作業區
刺塘後作業區
梧陂作業區
上埔作業區
下樓作業區
瓷窯作業區
芳埔作業區
坑內作業區
新民村

大南坂農場基礎設施

農場基礎配套設施完備,農村水泥路村村通,國道324線、廈深高速鐵路均穿越全境。有220KV天福變電站一座,110KV變電站兩座,35KV變電站一座,保障了轄區內的用電需求。日供水能力10萬噸的自來水工程正在建設中。數字電視、家用電話、手機基本普及。轄區內還有衞生院一所,醫療設備完整。有1所初級中學、6所小學。郵政、電信、移動等通訊網絡支局、分點齊全。

大南坂農場經濟概況

大南坂是漳浦縣招商引資窗口之一,兩園一區即大南坂工業園、金浦工業園及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農副產品加工區等三個工業引資平台。引辦企業86家,三資企業41家,民營企業45家,2008年工業產值4.84億元,創税利1000萬,解決勞動力就業萬人。

大南坂農場農業資源

農業以發展糧食、水果、蔬菜、花卉、食用菌為主,年產荔枝、龍眼、香蕉、桃、李等水果1.8噸,培植蘑菇3.5萬平方米。養殖業也向規模化轉變,水產及畜牧養殖業發展。閩台農業合作,大南坂農業結構調整,新優特農產品調整、更新。現代農業氣息激活了農場舊產業,“公司+基地”產供一體化經營方式已代替了單一經營方式。

大南坂農場旅遊資源

在農場下布村還有清兩代帝師蔡世遠蔡新故居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佔地6900平方米的樓堡一座名為“永清堡”,在斥資修葺一新後已對外開放,蔡新這位清初的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和著名學者的政績和人格風範。區內位於漳浦西南部,海拔高848米的巍峨金崗山,為漳浦縣境內山峯,是人們休閒、度假、遊樂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