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別山根據地

鎖定
大別山根據地是1947年由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地區建立的根據地。從此開闢了中原戰場,加快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同時為此後進行的淮海決戰乃至整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文名
大別山根據地
重    建
1947年
重建者
劉鄧大軍
作    用
加快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
地理位置
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
海    拔
1777 m

目錄

大別山根據地背景介紹

劉鄧大軍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取勝後,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1] 

大別山根據地過程

1947年8月7日,劉鄧大軍揮師東進,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大別山雄峙於鄂、豫、皖3省交界處,是敵人戰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區。劉鄧野戰軍兵分3路,先敵越過隴海路,以連續急行軍向大別山挺進。蔣介石錯誤判斷人民解放軍是北渡不成而被迫“南竄”,遂以20個旅分路尾追,另以4個旅在平漢路側擊,企圖殲滅解放軍於黃泛區。那裏遍地淤泥,沒有道路,劉鄧野戰軍冒着敵人飛機的轟炸頑強奮進,於8月17日越過寬達30多里的黃泛區。接着,又渡過渦河、沙河、洪河,甩掉國民黨軍的尾追。敵人恍然大悟,急令1個整編師和1個旅沿平漢路南下,到汝河佈防,企圖阻攔劉鄧野戰軍。劉鄧野戰軍炸燬埋藏了重裝備繼續前進,23日下午,中路先頭部隊在敵人狂轟掃射下,於汝河上架起浮橋。當夜,主力開始渡河,並突破敵人河防陣地,掩護中原局和野戰軍指揮部,勝利地闖過了險關。8月28日,解放軍全部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區,立即組織部隊實施戰略展開。此時,國民黨軍20多個旅已先後渡過淮河,擺出與解放軍決戰的架勢。劉鄧野戰軍採取避強擊弱的戰法,集中一部兵力,於9月間連續出擊商城、光山地區守軍,將國民黨軍機動兵力大部吸引到大別山北麓,保障了進入豫東南、皖西、鄂皖、鄂東地區部隊的迅速展開和建黨、建政工作的進行。 [1] 

大別山根據地結果

至9月30日,先後解放縣城24座,並在17個縣建立了民主政權,依託山區安置了後方,勝利完成了大別山區的戰略展開,開闢了大別山根據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