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別山冬青

鎖定
大別山冬青(Ilex × dabieshanensis K. Yao & M. B. Deng)是冬青科、冬青屬植物。常綠小喬木,高5米,全株無毛;樹皮灰白色,平滑。小枝粗壯,圓柱形。葉生於1-2年生枝上,葉片厚革質。雄花序呈密團狀簇生於1-2年生枝的葉腋內;果近球形或橢圓形,長5-7毫米,直徑4-5毫米,卵狀橢圓形,長約5毫米,背面寬約3毫米,具掌狀縱稜及溝,內果皮革質。花期3-4月,果期10月。分佈於中國安徽西部大別山區。生於海拔150-470米的山坡路邊及溝邊。 [1] 
大別山冬青是集觀賞價值、保健功能、生態價值於一身的樹種。 [4]  2004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2] 
中文名
大別山冬青
拉丁學名
Ilex × dabieshanensis K. Yao & M. B. Deng [5-6] 
別    名
小苦丁茶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冬青目
冬青科
冬青屬
大別山冬青
命名者及年代
K. Yao & M. B. Deng, 1987
保護級別
瀕危(IUCN標準)

大別山冬青形態特徵

大別山冬青
大別山冬青(6張)
常綠小喬木,高5米,全株無毛;樹皮灰白色,平滑。小枝粗壯,圓柱形,干時黃褐色或慄褐色,具縱裂縫及近圓形凸起的葉痕,當年生幼枝具縱稜角;頂芽卵狀圓錐形,芽鱗卵形,中肋凸起,漸尖,全緣或具齒。葉生於1-2年生枝上,葉片厚革質,卵狀長圓形、卵形或橢圓形,長5.5-8釐米,寬2-4釐米,先端三角狀急尖,末端終於一刺尖,基部近圓形或鈍,邊緣稍反捲,具4-8對刺齒,刺長約2毫米,葉面干時具光澤,橄欖色或褐橄欖色,背面無光澤,兩面透淨無毛,主脈在葉面稍凹陷,在背面隆起,側脈4-6對,與主脈呈45度夾角彎拱上升,在葉緣附近分叉併網結,在兩面明顯凸起,網狀脈兩面不明顯;葉柄粗壯,長5-8毫米,幹後黃褐色或慄褐色,上面具淺縱槽或近平坦,具皺紋;托葉近三角形,微小。 [1] 
雄花序呈密團狀簇生於1-2年生枝的葉腋內,花梗長1-1.5毫米,無毛;花4基數,黃綠色(未完全展開的花蕾);花萼近盤狀,裂片近圓形,具緣毛;花瓣倒卵形,長約2毫米,基部稍合生;雄蕊長約為花瓣的2/3,花葯長圓形;退化子房卵球形,直徑約0.75毫米,頂端鈍。雌花未見。果簇生於葉腋內,中軸長約3毫米,粗壯,無毛,單個分枝具1果,果梗長約2釐米,無毛,基部具2枚卵狀長圓形小苞片,小苞片無毛;果近球形或橢圓形,長5-7毫米,直徑4-5毫米,具縱稜溝,干時暗褐色,宿存花萼4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宿存柱頭厚盤狀;分核3,卵狀橢圓形,長約5毫米,背面寬約3毫米,具掌狀縱稜及溝,內果皮革質。 [1] 

大別山冬青近種區別

大別山冬青與刺葉冬青Ilex bioritsensis Hayata)相似,大別山冬青的葉片卵狀長圓形、卵形或橢圓形,長5.5-5釐米,寬2-4釐米;果梗長可達2釐米,易與區別。 [1] 

大別山冬青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安徽西部大別山區,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均有引種栽培。生於海拔150-470米的山坡路邊及溝邊。大別山冬青喜温暖濕潤氣候,抗性強。夏季耐40℃高温,冬季耐-10℃低温,年平均温度16-20℃為宜。性喜陽光,有一定的耐陰性,喜酸性土壤,耐乾旱,耐修剪。在中國長江以南地區,大別山冬青在酸性及腐殖質高的土壤中生長旺盛,但不耐鹽鹼。 [1]  [4] 

大別山冬青生長習性

大別山冬青花期3-4月,果期10月。 [1]  萌櫱性強、耐修剪。在安徽地區,4月上中旬開始萌芽,4月中下旬展葉,5月上旬至8月中旬為新梢迅速生長期。花期3-4月,果期10-11月。池州職業技術學院扦插繁殖研究結果表明:3年生大別山冬青扦插幼樹,每年生長期有2次抽梢,其中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速生,4月下旬出現第1次高峯期,7月上旬大多數植株開始趨於停止生長趨勢,8月下旬至9月下旬再次抽梢生長。 [4] 

大別山冬青繁殖方法

  • 外植體選取
選擇5年生扦插苗,取無病蟲害、生長旺盛的一年生枝條作為外植體來源。 [3] 
  • 外植體處理
用自來水將具有腋芽的一年生枝條沖洗30分鐘,然後去除葉片,留少量葉柄,放入盛有洗衣粉溶液的燒杯中漂洗,並不斷攪動,沖洗乾淨後瀝乾,放置於超淨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20秒,無菌水沖洗5次後,將其置於0.1%昇汞液中消毒8分鐘,然後用無菌水沖洗3-5次,再將其表面的水分用無菌紙吸乾,最後將經消毒的莖段(外植體)剪切成長0.5-1.0釐米的莖段,每莖段帶1-2個腋芽,接種到初代培養基上誘導腋芽萌發。 [3] 
  • 組培苗擴繁
  1. 腋芽誘導培養:以MS+6-BA1.0毫克/升+NAA0.3毫克/升作為培養基進行腋芽誘導,每個培養瓶中分別接種3個莖段。外植體接種後置於温度(23±3)℃、光照2000勒克斯、16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腋芽誘導率可達100%。
  2. 繼代增殖培養:將前期初代培養誘導後產生的新梢,切割成莖段,每個莖段帶1個新腋芽,處理後轉接到MS+6-BA1.0毫克/升+IBA0.3毫克/升培養基中,每瓶接種2個莖段,增殖係數可達4.6。 [3] 
  3. 生根培養:將長至3-4釐米高的健壯大別山冬青試管苗接種到1/2MS+NAA0.3毫克/升+IBA0.2毫克/升生根培養基中,其生根率可達95%。 [3] 
  4. 馴化移栽:在大別山冬青組培苗生根後、株高達4釐米左右時進行煉苗與移栽。選擇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的組培苗,先將瓶蓋打開,覆上保鮮膜在人工氣候室內放置2-3d。再從培養瓶中取出小苗,洗淨根部培養基,移栽至消毒過的蛭石(V)∶珍珠岩(V)∶泥炭土(V)=2∶1∶2的混合基質中,要求控制環境條件,前期適當遮陽,保持一定濕度,成活率可達85%。 [3] 

大別山冬青栽培技術

大別山冬青精細定植

大別山冬青可盆栽,但以地栽為主。選擇土層深厚、疏鬆、水源充足、背風向陽的地塊,施足基肥,深翻土壤。開溝做畦,株行距80釐米×80釐米,將扦插苗在秋季或春季萌芽前進行定植。定植後,固好樹盤,澆足定根水。移植時,最好能帶土球,起保護作用。 [4] 

大別山冬青肥水管理

栽植後應及時加強管理,以肥水管理及修剪為主。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應保證水分供應。施肥方面,可根據長勢追肥3-4次,以觀果為主的植株,多施磷、鉀肥,開花前控制氮肥施入;以採收製作苦丁茶為主的植株,可多施氮、鉀肥,並及時根據植株葉片長勢進行採收。在炎熱的夏季及時停止施肥,也可隔年在春季或秋季增施有機肥。 [4] 

大別山冬青早期修剪

如培育園林觀賞用大苗,在幼苗及成年樹時需適當進行整形修剪。早期修剪以輕減為主,適當保留主枝,使其早結果。修剪時應做到使樹冠內膛通風透光,早期儘量保留樹冠上部枝梢,樹冠下部可逐步進行疏剪,必要時可鋸除過密大枝。鋸口應注意削平,並及時塗保護劑,以防腐爛。剪後可快速形成較好的園林觀賞效果。 [4] 

大別山冬青病蟲防治

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大別山冬青扦插繁殖項目研究發現,在扦插苗栽培管理過程中,大別山冬青病蟲害較少。常見發病季節以6-9月份為主。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葉斑病等。管理過程中,一旦發現感病植株,應及時將病株移走,並做好其他苗木的殺菌處理。蟲害主要有刺蛾類咀嚼危害葉片,蚜蟲類吸汁危害葉片,引起新葉捲縮。蟲害防治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天敵,採取燈光誘殺等方法。如藥劑防治,儘量少用廣譜性殺蟲劑,選用對天敵殺傷力較小的殺蟲劑,如吡蟲啉、啶蟲脒等低毒殺蟲劑。藥殺應掌握在幼蟲2-3齡階段。此外,應注意防鳥防獸。大別山冬青果樹成熟期如遇鳥類啄食,會大大降低其觀賞性,因此,應做好防治措施,如使用防鳥網,或周邊種植橘色、黃色果實的植物,以避免鳥類啄食大別山冬青紅色漿果。 [4] 

大別山冬青主要價值

大別山冬青觀賞價值

大別山冬青是優良的園林綠化珍貴樹種,葉色青翠,果實紅豔,具有較高的觀葉觀果價值。其不但整體觀賞效果好,還可以作為盆栽、盆景,也是冬季庭院美化的優良樹種,在園林上有着較高的應用和觀賞價值。 [4] 
  1. 盆栽盆景:大別山冬青秋冬季節,果實紅豔,葉片青翠,具有吉祥、喜慶的氛圍,是良好的盆栽觀賞植物,且易栽培管理。同時,大別山冬青可做盆景,具有很好的造型。一般扦插苗培養3-4年後,經過整形修剪或用激素處理即可成型。為控制盆栽盆景高度,可在萌芽後噴施多效唑等生長調節劑進行處理。入冬休眠期後再將枝條適當修剪,以提高觀賞效果。 [4] 
  2. 景觀美化:大別山冬青觀賞特性以果實、葉片和樹形為主,結果期長,且作為常綠喬木,樹形優美,耐寒性強,病蟲害少。園林上經過合理開發利用,在環境美化上具有很高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園林綠化時,可栽植於公園草坪、庭院前後、山石、水丘等處。冬季與白雪相互襯托,綻放出另外一種美,觀賞效果絲毫不遜色於夏天的色彩繽紛,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可見,大別山冬青是秋冬季節觀賞性極高的庭院美化樹種。 [4] 

大別山冬青保健功能

大別山冬青除具有較高的觀賞綠化價值外,還可製作苦丁茶,具有消炎、降脂等藥用保健功效,有着很大的開發利用潛力。池州職業技術學院項目研究發現,大別山冬青製作成的苦丁茶微量元素含量均衡,維生素C和維生素E含量較高,常飲大別山冬青苦丁茶能補充人體礦質元素,具有抗衰老的效果。 [4] 

大別山冬青生態價值

此外,大別山冬青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一定的抗性,吸塵效果好。 [4] 

大別山冬青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瀕危(EN)。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