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井古銅礦遺址

鎖定
大井古銅礦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林西縣官地鎮大井自然村北1千米處的南山坡上,為青銅時代的遺址,大井古銅礦遺址的年代為距今2970±115年。 [2] 
大井古銅礦遺址,佔地面積約2.5平方千米,屬遼西地區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相當於西周時期,是中國發現的年代最古老的冶煉含砷青銅的遺址。 [2] 
2001年6月25日,大井古銅礦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大井古銅礦遺址
外文名
Dajingancient copper mine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林西縣官地鎮大井自然村北1千米處的南山坡上
所處時代
青銅時代
佔地面積
2.5 k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5-17-1-17

大井古銅礦遺址歷史沿革

1962年,林西縣大井村發現銅礦藏。 [1] 
1973年,勘探銅礦時發現古採礦坑。 [1] 
1974年,原遼寧省昭烏達盟地質隊204分隊在地質勘探時發現了古礦道,隨即引起考古學界的關注。 [2] 
1976年7月,遼寧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同林西縣文化館共同對遺址進行了發掘。 [2] 

大井古銅礦遺址遺址特點

大井古銅礦遺址是一處商周時期採礦、冶煉、鑄造遺址。 [1]  遺址主要遺存集中分佈在山岡和坡地上,有采礦坑、冶煉址鍋、工棚建築遺蹟等。據試掘發現,古銅礦遺址佔地面積約2.5平方千米,地表可見的露天採礦坑道47條,最長的為102米、短的7.8米、寬0.8~0.25米、深約8米,據不完全統計,累計開採長度約1570米,其中最大開採長度200米,最大開採深度20米,最大開採寬度25米。礦坑之間不連接,有順坡縱向開採的,也有橫向開採的。 [2] 

大井古銅礦遺址文物遺存

大井古銅礦遺址綜述

大井古銅礦遺址 大井古銅礦遺址
大井古銅礦遺址現已發掘出土和採集各類採礦石制工具1500餘件,並發現有用於冶煉的8個平台,共12座煉爐遺址和部分用於鑄造的古代器具, [2]  採集出土石錘、石鎬一千五百餘件;冶煉遺址多處,出土了與冶煉有關的紺竭、焦渣和鼓風管,生活用具有骨器、陶器和與鑄造有關的陶範等遺物。 [1]  有關專家推論,大井古銅礦是一處開採時間長,開採規模大,並集採礦、選礦、冶煉和鑄造為一體的大型聯合作坊。 [2] 

大井古銅礦遺址採礦工具

大井古銅礦遺址中發現的採礦工具數目最多,主要有石錘、石釺,其中最大的石錘重達7.5公斤。選礦工具有研磨器、石球、石盤、石環等,數目較少。所有石器都有使用後留下的敲擊痕跡,有的已經殘損。石器的原料主要是附近河道的花崗岩、玄武岩礫石。石器製作粗糙,只是根據需要打製成形,稍加琢磨,大部分保留着原來的巖面。採礦用的石器為綁紮木柄,都在中腰磨出一週凹槽。 [2] 

大井古銅礦遺址研究價值

據放射性碳14年代測定法測定,大井古銅礦遺址的年代為距今2970±115年,屬遼西地區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相當於西周時期。該遺址是中國發現的年代最古老的採、煉硫化銅礦石的遺址,也是中國發現的年代最古老的利用共生礦直接冶煉青銅合金的遺址,同時也是中國發現的年代最古老的冶煉含砷青銅的遺址。大井的銅礦石含共生的錫石,以及在林西附近發現埋藏錫礦砂的事實,為破解中國商周時期製造錫青銅所必需的錫礦來源這一千古之謎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大井銅礦遺址的發掘研究,為探索中外冶金技術交流,確定遼西對中國文明發展的作用,研究古代北方民族的物質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2] 

大井古銅礦遺址保護措施

2001年6月25日,大井古銅礦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大井古銅礦遺址旅遊信息

大井古銅礦遺址地理位置

大井古銅礦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林西縣官地鎮大井自然村北1千米處的南山坡上。 [2] 

大井古銅礦遺址交通線路

北京——大廣高速——丹錫高速——大井古銅礦遺址
上海——瀋海高速——濰日高速——秦濱高速——長深高速——大廣高速——丹錫高速——大井古銅礦遺址
參考資料
  • 1.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委員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批至第五批)•第Ⅰ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2:491.
  • 2.    康愛國,孫國軍.赤峯市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⑦——大井古銅礦遺址簡介[J].赤峯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10):271.DOI: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11.1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