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事記

(199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

鎖定
《大事記》是宋代呂祖謙所編著的史書。
祖謙有《古周易》,已著錄。是書取司馬遷年表》所書,編年系月以紀《春秋》後事,復採輯諸書以廣之。
作品名稱
大事記
作    者
呂祖謙
創作年代
宋代
類    別
史書
頁    數
1818 頁
開    本
32 開

大事記出版信息

名稱
出版時間
作者
出版社
《大事記》
1991年

大事記作品目錄

十二卷、《通釋》
三卷、《解題》

大事記內容簡介

十二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周敬王三十九年,迄漢武帝徵和三年。書法皆祖太史公。所錄不盡用策書凡例。《朱子語錄》所謂伯恭子約宗太史公之學,以為非漢儒所及者,此亦一證也,其書作於淳熙七年。每以一日排比一年之事。本欲起春秋後迄於五代,會疾作而罷。故所成僅此,然亦足見其大凡矣。講學之家,惟祖謙博通史傳,不專言性命。《宋史》以此黜之,降置《儒林傳》中。然所學終有根柢,此書亦具有體例,即如每條之下各注從某書修云云,一一具載出典,固非臆為筆削者可及也。《通釋》三卷如説經家之有綱領,皆錄經典中要義格言。《解題》十二卷則如經之有傳,略具本末而附以已見。凡《史》、《漢》同異及《通鑑》得失,皆縷析而詳辨之。又於名物象數旁見側出者,並推闡貫通,夾註句下。《朱子語錄》每譏祖謙所學之雜,獨謂此書為精密。又謂《解題》煞有工夫,只一句要包括一段意思。觀書中周慎靚王二年載魏襄王問孟子事,取蘇轍古史之論,後《孟子集註》即引用其説,蓋亦心服其淹通,知非趙師淵輩所能望其項背也。所附《通釋》,《文獻通考》作一卷。此本乃宋嘉定壬申吳郡學舍所刻,實分三卷。《通考》蓋傳寫之誤雲。

大事記作者簡介

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學界稱其“東萊先生”,是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理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朱熹、張栻並稱“東南三賢”。他學識閎博,兼學當時各家思想,一生講學、著述等學術活動都以婺州(今浙江金華)為中心,故名之為婺學,也稱金華學派。呂祖謙經史並重而又熱衷於史,因此,呂學的學術特色充分體現在其史學上,這也是他與一般空談性命的理學家相區別的地方。 呂祖謙讀史、治史,史學觀點往往針對時弊,有補於世,且在治史上有自己的態度和方法。其治史態度主要表現為:一、精密以求的嚴謹態度。二、直筆無隱的實錄精神。三、求真考信的執着精神。四、推崇史官的崇史之心。呂祖謙的史學觀是其整個思想體系之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充分體現了他務實之學風以及經世致用的為學特點,對後人影響頗大。治史要有一定的方法,呂祖謙的治史方法則主要體現在他所提倡的觀史順序和觀史方法上。 呂祖謙的學術生涯雖然非常短暫,但留給後人的史學著述卻頗為豐富,以左氏三書和《大事記》最具代表性。“聖人”的理想人格被呂祖謙認為是人生的最大價值目標,在其治史過程中,他也是以其向“聖人”看齊的史德為基礎,結合自身的史才、史學、史識來治史的。 呂祖謙研究歷史,主要是想諷諫南宋朝廷,希望統治者能夠總結歷史經驗,吸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在其具體評論敍述時,有一定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貫穿其中,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