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乘教

鎖定
大乘佛教是印度佛教宗派的泛稱,於東漢傳入中國。有區別與大乘教,民間教派組織,最早興起於北京郊區西黃村保明寺,後傳播到四川、安徽各省。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延昌四年(515年)六月,沙門法慶聚集人馬在冀州(今河北境內)以佛教名義起兵反抗北魏統治的一個組織。法慶自號大乘,奉呂妞為教主。大乘軍屢次擊敗北魏軍隊,很快就發展到五萬餘人。北魏政權立即派遣大軍實施鎮壓,同年九月,大乘軍兵敗,法慶等首領被北魏屠殺者數以萬計。
中文名
大乘教
外文名
Mahayana
性    質
中國民間宗教
創立時間
梁武帝時期
創教人
未知

目錄

大乘教創立

大乘教,中國民間教派組織,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內部政治﹑經濟地位相差懸殊。孝文帝即位後,佛教內部的派系鬥爭日益明顯地表現為社會階級的鬥爭。最高統治者有時支持某些僧侶講道説法,又嚴禁另一些僧侶聚徒傳教。部分僧侶頌揚明君有道的同時,另一些僧侶卻公然毀寺燒經,舉兵造反。延興三年(473)沙門慧隱反。太和五年(481)沙門法秀於京都平城舉事,參加者有官僚大族,更多的是平民和奴隸。十四年,沙門司馬惠御自稱聖王,起兵攻克平原郡。延昌三年(514),沙門劉僧紹起兵於幽州,自稱淨居國明法王。這些叛逆往往也是宗教上的異端,遭北魏政府的殘酷鎮壓。在劉僧紹起兵失敗後一年,爆發了更大規模的大乘教起義,又稱“法慶起義”。到元末明初,和白蓮教混雜為一支。明朝再分為兩支,清朝後,再融成一支民間教派組織。

大乘教發展史

雖然這次起兵最終失敗了,但是作為北魏時期以宗教為旗幟的規模最大的民變,它深刻反映了北魏末期社會階級鬥爭的日益激化,也在很大程度上給予當時搖搖欲墜的北魏政權以沉重打擊。
《魏書》、《資治通鑑》謂法慶自號大乘,未有提及建立年號。《玉海》以大乘為法慶的年號。
延昌四年七月,北魏元遙為徵北大都督,率軍十萬,東下冀州。冀州刺史蕭寶夤啓用當地豪強勃海李壁、封隆之等,會同長樂太守李虔,率州軍配合元遙大軍鎮壓起義。同時,北魏還派遣冀州大族清河張始均為行台,與勃海封津﹑高綽等在陣前招降。九月十四日,義軍兵敗,法慶﹑惠暉及頭領百餘人被捕殉難,義眾被屠殺者以萬數。
隋煬帝大業九年的時候,唐縣人宋子賢善於搞幻術。他住的樓上,每天夜裏都有光亮,他能把自己變成佛的樣子,並自稱彌勒佛出世。他還把鏡子懸掛在堂中,牆上顯出的都是各種野獸的樣子。有人前來拜謁,宋子賢就告訴他來世的罪惡和業績。遠遠近近的人們,都被宋子賢迷惑住了,不久,事情泄露了,官軍來逮捕宋子賢。晚上,官軍趕到之後把他的住所包圍起來。但見有一火坑,士兵便不敢上前。領隊的將軍説:“這地方平常日子沒有坑,我們要平息妖孽的妄為。”説罷率眾而進,再也看不見火坑了。宋子賢被擒住後斬首示眾。
明朝萬曆年間大乘教流傳於冀東,有薊州(今河北薊縣)皮匠王森因救狐仙而得異香之術,自稱是天真古佛轉世,自號法王石佛,稱其教為“東大乘教”,有別於以保明寺為中心的“西大乘教”,又稱聞香教、八卦教。著有《老九蓮》、《續九蓮》等經卷,信徒甚眾,遍及河北、山東、四川、山西、河南等地。萬曆四十二年被捕入獄,五年後病死獄中。其子王好賢發動起義失敗。其子孫及徒孫仍世代傳教,但屢易教名,清茶門、清淨門、收緣門、善友會、弘封教、一炷香、大乘圓頓教、大乘弘通教、圓頓門興隆派、太上古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