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丹山

鎖定
寧海縣第一高峯:大丹山
“其山與蓋蒼山(茶山)並峙,凌其顛望之餘山若垤若穴,象山形勢及海外島夷,可指顧得也。”光緒《寧海縣誌》中對大丹山的描述,將其山勢的氣勢磅礴展現的玲離盡致。
中文名
大丹山
主峯海拔
865米
位    置
象山西周鎮境內

大丹山景觀簡介

大丹山,主峯海拔865米。與寧海東部最高山茶山的主峯大磨注僅差7.6米。光緒《寧海縣誌》載:“其山與蓋蒼山(茶山)並峙,凌其顛望之餘山若垤若穴,象山形勢及海外島夷,可指顧得也。”鍵者與擔山樵子、崇野等老驢,多次到東倉、西倉考察。
大丹山 大丹山

大丹山歷史沿革

2009年10月29日,寧海霞客俱樂部組織40位驢友登上大丹山,覺得丹山更象蓋蒼山。擔山樵子與鍵者寫了《寥廓大丹山》一文,認為大丹山就是蓋蒼山。
11月15日上鄭村26歲的鄭先生在寧海旅遊網留言板上寫上了“有古石刻證明大丹山就是蓋倉山”的留言。
11月26日上午,鍵者與擔山樵子、崇野專程赴胡陳鄉大鄭村,在鄭先生的母親的帶路下找到這塊石刻。這塊石刻現在蓋在村內路邊一口井上。上面有24行,每行8字。旁邊有些字已脱落,但“蓋蒼山”三字還非常清晰。
據一起觀看的老農介紹,這石碑是從村後的花墳壇搬過來的。上面還刻着“太翁德圓賴公”的字。於是鍵者三人到賴家村瞭解賴德圓的生卒。
從《賴氏宗譜》裏證實是明末清初的。《賴氏宗譜》還記載着“蓋蒼山脈”的。裏面還有方孝孺為《賴氏宗譜》饌寫的《原序》。可見蓋蒼山是指大丹山一帶。光緒《寧海縣誌》與新版的《寧海縣誌》雲“大丹山與蓋蒼山(茶山)並峙”是一種誤解。 [1] 
大丹山氣勢磅礴,朝霞映之,熊熊有紫光。其主峯為東搬山,由寧海縣茶山蜿蜒而來,羣峯綿亙,主峯海拔810.8米,為本縣第一高峯。位於西周鎮境內,與寧海接壤。可以從西周尖嶺頭上山。東搬山的靈氣來自於山頂的仙人洞。
那一堆奇特的山石在周圍的山峯中很少見到,山石下有個不深的山洞。 令人驚訝的是山洞裏竟然還豎着一塊山石,前面有人朝拜的痕跡,依稀可見融化的蠟燭,邊上一塊石碑,上面刻着:“長生供養”。落款的時間是咸豐巳卯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