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丸

(中藥)

鎖定
大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主治通身腫滿,及痰氣食積,傷寒感風,脾氣橫泄。
名    稱
大丸
出    處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

大丸組成

羌活、白朮各半兩,陳皮、木通、黃芪、桑白皮各三分,木香一分,黑牽牛(五兩炒,五兩生)十兩。

大丸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治風痰,散腹脅壅滯,清頭目,濃煎生薑湯送下;取食傷,止赤白痢,煎棗湯送下;小便不利,燈心湯送下;傷寒,葱茶送下;如未快,用稀粥投之,用熱茶湯亦可。須七日後方可服。已得瀉,急欲止之,投冷白粥,即自止。

大丸主治

通身腫滿,及痰氣食積,傷寒感風,脾氣橫泄。

大丸使用注意

不得吃生冷、葷腥及滋味一日,只軟飯淡粥可也。

大丸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類聚》:“大丸,主治通身腫滿,及痰氣食積,傷寒感風,脾氣橫泄。羌活、白朮各半兩,陳皮、木通、黃芪、桑白皮各三分,木香一分,黑牽牛(五兩炒,五兩生)十兩。右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治風痰,散腹脅壅滯,清頭目,濃煎生薑湯下;取食傷,止赤白痢,煎棗湯下;小便不利,燈心湯下;傷寒,葱茶下;如未快,用稀粥投之,用熱茶湯亦可。須七日後方可服。已得瀉,急欲止之,投冷白粥即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