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三峽

(2009年中央電視台出品的紀錄片)

鎖定
《大三峽》是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央電視台和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聯合拍攝,中央電視台推出的大型高清電視文獻紀錄片。該片於2009年10月2日在央視一套播出 [1] 
該片從多個方位展示三峽工程興建始末,多角度展現了三峽工程的建設歷程和非凡成就 [8] 
中文名
大三峽
外文名
Great Three Gorges
作品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發行公司
中央電視台
首播時間
2009年10月2日
導    演
華越
編    劇
梁振華(總撰稿)
張海
集    數
8 集
每集時長
30 分鐘
網絡播放平台
央視網

大三峽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5張)
第一集《強國之夢》展示三峽工程從夢想變為現實的偉大曆程;第二集《西江石壁》講述大壩建設過程及壩工創新技術;第三集《生命盾牌》、第四集《水電變奏》、第五集《直通巴渝》,分別講述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三大效益;第六集《神女無恙》表現三峽工程文物與生態保護成果;第七集《百萬移民》講述三峽移民的搬遷與安置;第八集《當驚世界》展現三峽工程的興建給三峽庫區和整個長江經濟流域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 [3] 

大三峽分集劇情

    第一集 強國之夢

      1918年夏天,在上海香山路7號的這座小樓中,孫中山正在為當時的中國,構建一個通往現代化強國的夢想。就在這一年的八月,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瘋狂地焚燒劫掠着古老的北京,中國就這樣步伐沉重地走進了新世紀。


    第二集 西江石壁

      興建在長江干流上的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在峽谷之中,究竟一塊什麼樣的基岩,才能承載如此巨大的水壩。在10多年攔河築壩中,如何保證航運暢通。


    第三集 生命盾牌

      1998年8月,有670萬人在長江沿岸抗洪搶險,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築起了一道抗禦洪水的防線。1998年的長江洪水讓幾百萬人苦戰了幾十個晝夜,上百萬人失去家園。究竟有什麼辦法,能夠制服肆虐的洪水。能否築起一道防線,成為人民生命的盾牌。


    第四集 水電變奏

      長江的水能資源,居世界各條大河的首位,佔據我國水能資源的一半以上。從重慶到宜昌,水位落差120米,其中藴含的水能,相當於燃燒5000萬噸優質煤炭所產生的能量。換句話説,修建三峽大壩之前,每年都從長江的這一江段上白白流失了5000萬噸煤炭。


    第五集 直通巴渝

      長江干流,從雲南省水富到上海入海口,橫貫我國西、中、東部,幹流通航里程2860多公里,是我國最重要、運輸規模最大的水運大通道,被譽為“黃金水道”。可在三峽大壩蓄水之前,這條黃金水道僅僅體現在長江中下游。


    第六集 神女無恙

      2003年春節前夕,每天都會有上千人來到重慶涪陵的長江邊,向江心的一道石樑作最後的告別。這道石樑有一個古樸的名字,叫白鶴梁。它長1600米,自西向東延伸,與江岸平行。


    第七集 百萬移民

      過去20多年,在三峽庫區,有127萬多移民搬離了此前居住的水庫淹沒區,他們當中有95歲的老人,有出生才20天的嬰兒,有的搬遷後靠,有的遠赴他鄉,一個偉大工程,就這樣在他們對故土的依依惜別中成就,就這樣在他們對新生活的執着中竣工。


    第八集 當驚世界

      2002年1月20日13點40分,“三峽清庫第一爆”在重慶奉節的老城響起。爆破聲中,整個三峽庫區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們很難想象,為了給新生的奉節城選擇一塊像樣的地方,就變換過三次位置,耗費了13年的時間。究竟是什麼,阻礙着奉節城的重新安置呢。


大三峽幕後製作

大三峽
大三峽(2張)
2009年,三峽主體工程完工――這個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最大的一項民生工程。為此,央視將推出大型高清電視紀錄片《大三峽》。
中央電視台大型文獻紀錄片《大三峽》2009年3月中旬在宜昌市開拍 [4]  。該片歷時兩年創作拍攝,腳本先後幾易其稿,廣泛聽取了各方面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該片採用國內高清拍攝技術和動畫製作技術,運用大量航拍畫面 [3]  。該片攝製組輾轉於全國十餘個省市,採訪了30多位相關部委、省市、部隊領導,上百位國內外水利水電行業的權威專家,蒐集整合了有關三峽工程的大量鮮為人知的史料和文獻 [5]  。在創作上以故事化結構,將三峽工程的成就通過事實、人物、文獻、講述等方式,讓觀眾從故事中感知三峽工程的意義 [1] 

大三峽主創團隊

出品人
焦麗、曹廣晶
總顧問
汪嘯風、李永安
總策劃
陳飛、張長明
總監製
張寧、朱光明
創作總監
魏斌
監製
劉民朝、王曉斌
總編導
閆東
製片人
李亞瑋
導演組
華越
撰稿組
梁振華 、張立先
解説
徐濤
攝影
王琥 謝勇
製片主任
董葵、姜濤
主創團隊來源 [2] 

大三峽幕後花絮

  • 在巨大的壩體前,有如螞蟻一般移動着一個個小小身影,鏡頭拉近,是趴着用放大鏡檢查壩體的一位位專家 [7] 
  • 武警水電指揮部士官王世武回憶説,當時的駕駛室裏最低温都有50多度,一些戰士熱得受不了,大腿都潰爛了,可是沒有人叫苦 [7] 
  • 哈電集團焊接工郭凱形容説,夏天工作十多分鐘,襯衣一擠都是水 [7] 

大三峽發行信息

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播出頻道
2009年10月
中央電視台1套
2009年10月
中央電視台4套
2009年10月
中央電視台9套
2009年10月
中央電視台10套 [4] 
2010年4月
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播
2010年5月
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 [5] 

大三峽作品評價

三峽工程是綜合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是經過全國人大表決通過的民主決策工程。該片以故事化的結構,通過事實、人物、文獻、講述等方式,以大氣磅礴的藝術風格,全方位披露了三峽工程興建始末,多角度展示三峽工程建設成就,多層次彰顯三峽工程帶來的深刻變化,弘揚建設過程中所體現出的時代精神,將其建設的步伐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相結合,凸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科學發展的時代主題 [6] (新華網評)
《大三峽》沒有迴避各界和公眾對三峽工程的種種猜測和擔心,在第2集開篇就直面三峽工程面臨的主要難點問題,對三峽工程的選址、地質、泥沙、氣候、生態、地震、戰爭等幾大核心難題和全國人民關心的問題,邀請一批德高望重的專家走到鏡頭前,以他們的學識、經驗和品行向公眾逐一闡述,答疑解惑,真實地披露了三峽工程科學、民主的決策、論證過程,展示了鮮為人知的數十年勘探和實驗歷程。科學的論斷,事實的解答,讓廣大觀眾對三峽工程有了科學、客觀、正確的認識 [7] (光明網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