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丈夫論

鎖定
大丈夫論(梵Maha^-purusa-s/a^stra)二卷。提婆羅菩薩造,北涼·道泰譯。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冊。
中文名
大丈夫論
外文名
Maha^-purusa-s/a^stra
收    入
《大正藏》第三十冊
譯    者
北涼·道泰譯
創造人
提婆羅菩薩

目錄

大丈夫論佛經簡介

(梵Maha^-purusa-s/a^stra)
二卷。提婆羅菩薩造,北涼·道泰譯。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冊。今僅存漢譯本。梵本及藏譯本均未發現。全書分成二十九品,旨在讚歎勸説由悲心而起的佈施,是大丈夫行,是佛果的最勝因;尤其排斥只求一己解脱的阿羅漢道,強調以救渡一切眾生為念的菩薩道之價值,以及徹底發揮利他主義的大乘精神。所謂大丈夫,依本論〈大丈夫品〉載(大正30·265b)︰“唯能作福無智無悲,名為丈夫;有福有智名善丈夫;若修福修悲修智,名大丈夫。”《大丈夫論》中另載:“世間眾生以破苦故名為解脱,修悲者破他苦即是勝解脱也。”正體現了救度眾生的價值追求。

大丈夫論撰者

關於本論之撰者,依經錄記載,有二異説。

大丈夫論其一

隋·開皇十四年(594)法經等所撰的《眾經目錄》卷五,隋·仁壽年間(600~603)編輯的《眾經目錄》卷一,唐代編的《大唐內典錄》卷九、《大週刊定眾經目錄》卷六與元代編纂的《大藏聖教法寶標目》卷六,皆記載為‘提婆菩薩造’。其二,唐代編輯的《開元釋教錄》卷四及卷十二、《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六及元代編纂的《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九等書,則載為‘提婆羅菩薩造’。後三種經錄,皆標示系依《翻經圖》所記。高麗本所載與後説相同。

大丈夫論其二

另據《開元釋教錄》卷四載(大正55·522a)︰‘沙門釋道泰,才敏自天,衝氣疏朗,博聞奇趣,遠參異言。往以漢土方等既備,幽宗粗暢,其所未練唯三藏九部,故杖策冒嶮,爰至葱西,綜覽梵文,義承高旨,並獲婆沙梵本十萬餘偈及諸經論,東歸於涼,遂遇浮陀跋摩,共翻毗婆沙論。泰後自譯大丈夫論等二部。’這是現存有關本論譯者之有限記載中,較為詳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