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丁草

(中藥)

鎖定
大丁草,中藥材名。本品為菊科植物大丁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夏、秋採收,洗淨。曬乾。功能主治為:祛風濕,解毒。治風濕麻木,咳喘,疔瘡。①《貴州民間藥物》:治風濕麻木。②《貴州草藥》:驅風除濕,止咳喘,解毒。
中文名
大丁草
漢語名稱
Da Ding Cao
別    名
燒金草(《綱目》),豹子藥、苦馬菜、米湯菜、雞毛蒿、白小米菜(《貴州民間藥物》),踏地香(《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龍根草、翻白葉(《貴州草藥》)。

大丁草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大丁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夏、秋採收,洗淨。曬乾。

大丁草性味歸經

《貴州民間藥物》:苦,温,無毒。

大丁草功能主治

祛風濕,解毒。治風濕麻木,咳喘,疔瘡。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風濕麻木。
②《貴州草藥》:驅風除濕,止咳喘,解毒。

大丁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春、秋二型。春型植株較矮小,高8~19釐米;花莖直立,初有白色蛛絲毛密生,後漸脱落,上具線形苞片數枚;基部葉叢生,呈蓮座狀,橢圓狀廣卵形,長2~5.5釐米,寬1.5~4.5釐米,先端圓鈍,基部心臟形。秋型植株高大,高30~60釐米,基部葉倒技針狀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廣卵形,長5~16釐米,寬3~5.5釐米,先端圓鈍,基部逐漸狹窄成柄,邊緣提琴狀羽狀分裂,頂端裂片卵形,邊緣具不規則的圓齒,齒端凸頭,上面綠色,下面密具白色蛛絲毛。頭狀花序單生,直徑約2釐米;總苞簡狀鐘形,長8~10毫米,寬5~10毫米;苞片約3層,外層苞片較短,線形,內層苞片線狀披針形;舌狀花紫紅色,長10~12毫米;管狀花長約7毫米。瘦果長4.5~6毫米,兩端收縮;冠毛長4.5~5毫米。

大丁草分佈區域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大丁草生長環境

生於坡地、路旁、田邊或灌木叢中。

大丁草藥材性狀

本品捲縮成團,枯綠色。根莖短,下生多數細鬚根,植株有大小之分,基生葉叢生,蓮座狀;葉片橢圓狀寬卵形,長2-5.5cm,先端鈍圓,基部心形,邊緣淺齒狀。花葶長8-19cm,有的具白色蛛絲毛,有條形苞葉。頭狀花序單生,直徑2cm,小植株花序邊緣為舌狀花,淡紫紅色,中央花管狀,黃色,植株僅有管狀花。瘦果紡錘形,兩端收縮。氣微,味辛辣、苦。顯微鑑別根橫切在:表皮細胞1列,常顯淡棕色或棕色,可見多數根毛或其殘基,赤為淡棕色或棕色。皮層薄壁組織寬厚,有時可見裂隙(根的較粗部分);內皮層細胞1列,凱氏點明顯。中柱鞘細胞1列。外韌型維管束,韌皮束常為4-5;初生木質部常為4-5原型,次生木質部少量(根的較粗部分)。中心為較小的髓。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角質層較厚;氣孔多見於下表皮;可見多細胞非腺毛或基殘基(下表皮龍多),非腺毛頂細胞甚狹長,盤繞扭曲。葉肉葉未見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的分化,唯上表皮下的細胞排列更緊湊、規整;兩側葉肉組織常相連於主脈處上表皮下。主脈處下表皮下可見約1列細胞組成的厚角組織(或不明顯)。主脈維管束圓形,木質部上方及韌皮部下方可見厚角組織。

大丁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泡酒。外用:搗敷。

大丁草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體外試驗(杯碟法),大丁草水煎劑(10%-50%),大丁甙和甙元(5×10-4-2×10-3),大醒草成分Ⅰ、Ⅱ、Ⅲ、Ⅵ、Ⅸ區以及乙醇提取物中分離的結晶5-甲基-香豆精-4-O-β-D-葡萄糖甙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均顯示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1-3]。小鼠腹腔注射水煎劑或醇浸劑5g/kg及大丁甙40-240mg/kg對綠膿桿菌感染也有一定療效;大丁甙抗綠膿桿菌ED50為46.2mg/kg[1]。
2.對網狀內舌皮系統吞噬作用大丁甙20-56mg/kg腹腔注射能增加家兔及小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1]。
3.毒性大丁甙給小鼠腹腔注射200-500mg/kg,3d內無死亡,給家兔靜注20mg/kg,每日2次,7d後血液、肝腎功能未風異常[1]。

大丁草相關配伍

①治風濕麻木:豹子藥一兩。泡酒服。
②治咳喘:豹子藥二錢。煎水服,紅糖作引。
③治疔瘡:豹子藥根適量,搗絨敷患處。並治獸咬傷。(選方出《貴州草藥》)

大丁草化學成份

本品地上部分含苯並吡喃類化合物(benzofu-rans)[1],及野櫻甙(prunasin),5-甲基香豆粗-4-O-β-D-吡喃葡萄糖甙(5-methylcoumarin-4-O-β-Dglucopyranoside)[2],大丁甙(ger-berinside)[3],大丁甙元(4-hydroxy-5-methylcoumarin),大丁雙香豆粗[3,3-methenebi-(4-hydroxy-5-methylcoumarin)],琥珀酸(succinicacid),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o-side),大丁纖維二糖甙(5-methylcoumarin-4-cellobioside),大丁龍膽二糖甙(5-methlcoumarin-4-gentiobioside),蒲公英賽醇(tarax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4],3,8-二羥基-4-甲氧基香豆精(3,8-dihydroxy-4-methylxycoumarin),3,8-二羥基-4-甲氧基-2-氧代-2H-1-苯並吡喃-5-羥酸(3,8-dihydroxy-4-methoxy-2-oxo-2H-1-benzopyran-5-carboxylicacid),5,8-二羥基-7-(4-羥基-5-甲基-香豆粗-3-基)-香豆精[5,8-dihydroxy-7-(4-hydroxy-5-methyl-coumarin-3-yl)-coumarin][5]。

大丁草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治風濕麻木。
2.《貴州草藥》:驅風除濕,止咳喘,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