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一統王朝

鎖定
大一統王朝,自秦始皇掃六合,以統一華夏故地為衡量標準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
《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1]  徐彥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 [2] 
中文名
大一統王朝
別    名
統一王朝 [15] 
基本定義
中國古代統一華夏的政權
政治體制
君主專制
社會性質
封建社會
所屬國家
中國

大一統王朝朝代介紹

中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有秦朝漢朝新朝西晉隋朝唐朝武周元朝明朝清朝 [16] 
關於夏商周是否是大一統,學者、政治人物謝玉堂認為夏商周屬於大一統,理由是在舜帝時期實現了華夏東夷三苗的統一。 [4]  秦的統一不是“大一統”的最早開端。 [7]  南京大學教授胡阿祥也認為夏商周是十四個統一王朝之一。 [13]  對於夏商周是否大一統,相關爭論如下:
關於夏商西周三代的國家形態和結構問題,傳統的觀點有兩種:一種認為夏商周是“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另一種則把三代的各個王朝看作是由許多“平等的”邦國組成的聯盟。第一種觀點雖然可以解釋戰國時大一統思想的歷史淵源,但其“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説”本身卻脱離了歷史的真實。第二種觀點,即“邦國聯盟”説,也無法解釋戰國時大一統思想的歷史淵源,更主要的是它不能合理地解釋三代王朝國家的結構,忽視了夏王、商王和周王對地方諸侯邦國的支配作用。
針對上述兩種觀點的侷限,有學者提出了一個觀點:“夏商西周三代是多元一體的複合制國家結構。”所謂“複合制國家結構”,處於“外服”的各個諸侯邦國是王朝內的“國中之國”;處於“內服”的王邦即王國,屬於王朝內的“國上之國”,是王權的依靠和基礎。具體來説,複合制國家結構與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在於:作為複合制國家結構內處於屬地位的侯伯等國,與後世郡縣制下的行政機構或行政級別不同;有一些商王朝的屬邦是夏朝時即已存在的邦國,在商時這些屬邦與商王有隸屬或從屬關係,可受商王的調遣和支配,但並沒有轉換為商王朝的地方一級權力機構,它們臣服或附屬於商王朝,主權雖不完全獨立,但作為邦國的其他性能都是存在的,所以,形成了王朝內的“國中之國”。從屬於王朝的諸侯邦國,雖然具有某種程度的相對獨立性,但它們無論是與商王還是周王之間絕非聯盟關係;這些諸侯國君都以王為“天下共主”,受王的調遣和支配,是王朝的組成部分,只是這種結構關係呈動態發展而已。 [6] 

大一統王朝朝代列表

大一統王朝列表
王朝
簡介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前221年統一華夏,至前209年爆發秦末農民起義,維持統一12年,歷兩帝。
西漢(前202年~8年)
前202年滅亡西楚,至8年王莽篡漢,維持統一210年,歷十四帝。
新朝(8年~23年)
6年王莽稱攝皇帝,不久改稱假皇帝,8年接受勸進稱皇帝。13年左右,綠林軍赤眉軍相繼成立,天下大亂。
東漢(25年~220年)
22年劉秀隨劉縯起義,36年平定成家政權統一全國,至184年爆發黃巾起義,維持統一148年,歷十四帝。
西晉(265年~316年)
280年攻滅東吳統一全國,至304年劉淵起兵,維持統一24年,歷四帝。
隋朝(581年~618年)
589年攻滅南陳統一全國,至611年爆發隋末農民起義,維持統一22年,歷三帝。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628年滅梁師都。755年爆發安史之亂 [8]  。至859年爆發裘甫起義。歷二十一帝。
武周(690年~705年)
690年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705年神龍政變,李顯復辟,復唐國號。 [10]  [14] 
元朝(1271年~1368年)
1279年攻滅南宋統一全國,至1351年爆發紅巾軍起義,維持統一72年,歷十一帝。
明朝(1368年~1644年)
1368年滅元統一中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覆亡,維持統一276年,歷十六帝。
清朝(1636年~1912年) [5] 
1683年平定台灣 [9]  ,1757年滅準噶爾汗國,1776年平大小金川 [11-12]  ,至1911年爆發武昌起義,維持統一228年,歷十一帝。

大一統王朝促成原因

1、中原地區位於歐亞大陸的東部,這裏東有大海,西有青藏高原和荒漠,北有西伯利亞高寒區,南有南海和熱帶高温區,因此中原地區自然成為亞洲東部的地理中心。與此同時,居住在中原地區的人們,在數千年間始終能夠創造出領先的文明與文化,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層出不窮,從而進一步形成文化中心、經濟中心、科技中心和政治中心,並對周邊地區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3] 
2.從伏羲畫卦倉頡造字,到秦始皇書同文,中國人始終使用象形文字符號體系(準確説是拼形文字),漢字有着非常穩定的信息傳輸性能(幾千年前的字都很容易認得),而且能夠超越語音進行信息交流,並極大地促成不同地區之間的認同。
3.中國人很早就擁有大一統的哲學理念和政治抱負,例如孔子倡導的和而不同,天下一家,以及歷代有識之士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想。
4.中國古代統治者長期採取懷柔遠方異國、同化異族的政策,有利於形成大一統的國家和大中華文化圈。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