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走向“一戰”

鎖定
《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走向“一戰”》是2014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克拉克。
書    名
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走向“一戰”
別    名
The Sleepwalker
作    者
(英)克拉克
類    別
政治軍事
譯    者
董瑩、肖瀟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09月
頁    數
446 頁
定    價
69.00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08646992

目錄

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走向“一戰”內容簡介

作者克拉克為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術視角,讓讀者的視線不止侷限於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戰爭過程,而轉向政治家的政治決策和避免戰爭的努力。眾所周知,兩次世界大戰為當代世界政治格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更是歐洲政治矛盾上升至頂點的體現。正是一戰,使歐洲衰落。作者的紀實文字風格,展示了戰前維也納、柏林、聖彼得堡、巴黎、倫敦和貝爾格萊德這些政治決策中心的動態,藉助翔實的資料深入剖析戰前幾個星期的歐洲政治格局。尼爾?弗格森評價此書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作者的寫作技巧非常高,有關一戰的作品中,本書堪與著名作品《八月炮火》相媲美。 [1] 
1914年6月28日早晨,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霍泰克抵達薩拉熱窩火車站時,歐洲還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37天之後,這裏卻燃起了戰火。由此引發的戰爭讓1000多萬生靈化為枯骨,三大帝國被摧毀,世界歷史由此被永遠地改變了。
但時至今日,仍沒有人能説清“一戰”是如何開始的。“一戰”導火索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薩拉熱窩事件會引起世界大戰?巴爾幹地區是如何成為如此重量級事件的中心的?歐洲國家是如何迅速分裂成相互敵對的聯盟的?……
著名歷史學家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從卷帙浩繁的歷史資料中,一點一滴地追本溯源,再現了在維也納、柏林、聖彼得堡、巴黎、倫敦以及貝爾格萊德這些決策中心地所發生的事情。他匠心獨運,將重點放在了因為冒險而犯下錯誤、導致“一戰”爆發的那些人身上,包括德皇、沙皇、奧匈帝國皇帝等,鞭辟入裏地分析他們的人物性格、其在國內的政治影響、對外部地緣政治的認知及其動機。他最終得出結論,“一戰”是歐洲各國合力上演的一場悲劇,而非一樁罪行。不能將這場災難歸咎於某個特定國家。所有的參與者,無論是領導人、外交官、將軍都在“一戰”一觸即發之前,莽撞自負、懦弱多變,他們不是狂徒,也不是謀殺犯,而是一羣懵懵懂懂、不知未來去向的“夢遊者”。
克拉克提醒我們,在21世紀,世界漸趨多極,國際關係日益錯綜複雜,與“一戰”前的歐洲頗為相似,那段歷史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如今的歐債危機,乃至全球經濟危機

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走向“一戰”目錄

推薦序
前言
第一部分 通往薩拉熱窩事件之路
第一章 塞爾維亞的幽靈
貝爾格萊德刺殺
“不負責任的因素”
意念藍圖
分裂
升級
三次土耳其戰爭
陰謀
尼古拉·帕希奇的反應
第二章 無個性的帝國
衝突與制衡
棋逢對手
謊言與偽造
佯裝的平靜
鷹與和平鴿
第二部分 歐洲的分裂
第三章 由多極向兩極:歐洲在1887~1907年
法俄同盟:危險的關係
巴黎的反應
英國結束中立
德國:後來居上的帝國
驚天逆轉?
言過其實
第四章 歐洲外交政策的多種聲音
君主政體下的決策者
誰在統治聖彼得堡
誰在統治巴黎
誰在統治柏林
愛德華·格雷爵士:高處不勝寒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軍事與民事
媒體與輿論
權力的風水輪流轉
第五章 巴爾幹半島的複雜情況
空襲利比亞
忙亂的巴爾幹
搖擺不定的人
巴爾幹冬日危機
支持保加利亞,還是塞爾維亞
奧匈帝國的麻煩
法俄同盟的巴爾幹化
爭取主動權的法國
普恩加萊的壓力
第六章 最後的機會:1912~1914年的緩和與危險
緩和政策的侷限性
生死存亡之際
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德國人
啓動巴爾幹計劃
男性主義的危機?
漫漫長路
第七章 “一戰”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
刺殺
亦真亦幻
調查開始
塞爾維亞的迴應
還需要做什麼
第八章 擴張的漩渦
別國的反應
霍約斯伯爵前往柏林
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
尼古拉·哈特維希的離奇死亡
第九章 法國人在聖彼得堡
德羅賓伯爵換了火車
普恩加萊乘船前往俄國
博弈
第十章 最後的通牒
奧地利的要求
塞爾維亞的迴應
“局部戰爭”開始
第十一章 槍聲響起
毫不讓步
“這次戰爭真的開始了”
俄國人的情理
第十二章 最後的日子
籠罩在歐洲的奇怪光影
普恩加萊回到巴黎
俄國的軍事動員
躍入黑暗
“這過程中一定有些誤會”
保羅·康邦的磨難
英國介入
聚焦比利時
邁入戰爭
結語
致謝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