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夢迴江南

(孟廣徵、沈森龍創作的歌曲)

鎖定
《夢迴江南》是由孟廣徵、沈森龍填詞,陳哲、沈森龍譜曲的歌曲。
中文名
夢迴江南
歌曲時長
0時3分23秒
填    詞
孟廣徵
填    詞
沈森龍
譜    曲
陳哲
沈森龍

夢迴江南樂曲內容

《夢迴江南》是實景劇《夢迴江南》主題歌。

夢迴江南樂曲背景

夢迴江南 “中國式的山水狂想”
《夢迴江南》 《夢迴江南》
有藝術家藉灕江山水作舞台,亦奇亦幻燈光渲染氣氛,水幕煙火衝擊視覺,當地百姓表演壯家歌舞,取名《印象.劉三姐》。於是,這種被外國人稱做“中國式的山水狂想”、中國人叫他“山水實景演出”的藝術形式紅火起來,有人説它創始於2004年。
其實,在大自然裏演出,中國自古有之。溯其源,祭祀活動即是儀式化了的實地演出。之後又延展到山間田野裏的舞蹈、歌唱及戲劇(如儺戲)。
劉三姐不就是廣西山村壯家神女三姐嗎?她因善編歌謠且能指物作歌,妙語連珠,優美動聽,人稱“歌仙”,無論在鄉間、山林,河畔、船頭,凡落腳之地便可開唱——這豈不是在山水實景裏唱歌嗎?哪一個民族的對歌不是在山水實景裏呢,只不過如今演出的對歌,多了時代的先進科技,燈、服、道、效、化的器材更復雜更完美罷了。
山水實景演出發展壯大的主要緣由,乃中華大地有巧奪天工的美麗山水,有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各民族又有千差萬別的民風民俗,從而為喜愛遊走大地的人們開啓了一扇另眼看世界的門窗,給審美追求無上限的大眾,奉上了大視野的饕餮美餐。
《夢迴江南》,是無錫本土的山水實景演出。但是,它沒有海量投資,沒有鋼鐵造山、巨壩圍海,沒有龐大的演出隊伍。可它呈現的江南故事,吸引着觀眾紛至沓來欣賞,成了山水實景藝術樣式中別有洞天,自成一格的小家碧玉。打造它的人,就是當地民營企業家沈森龍。
在精心排練的過程中,沈森龍着重向有關各界求賢問道,繼而生髮了《夢迴江南》的節目不囿於一個演出定式,力爭變中求新的斷想——以“俏江南,秀江南,音樂江南,書畫江南,故事江南,詩性江南”的命題作為設計方向,如無錫周邊古今湧現眾多音樂名家,其作品傳頌了百年千年。無錫盪口人華秋萍的琵琶曲《十面埋伏》享譽五洲;掙扎於苦難命運的阿炳(華彥鈞)以杜鵑啼血般奏出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被世界著名指揮家稱為“應該跪着欣賞的音樂。”其他如《聽松》《寒春風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等同樣感人肺腑。再如劉天華的二胡曲《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是華人皆知的絕響。這些人物和作品都可以成為“音樂江南”訴説的故事,演繹在無錫的真山真水中。
其他如錢偉長、徐悲鴻、劉半農、張光宇、張正宇、繆荃孫、孫毓修、錢鍾書、陳瘦竹、楊蔭瀏、秦古柳、錢松巖、沈鵬、顧聖嬰等無錫地區的大師和專家。不僅是國家、民族的財富,也是撐起《人物江南》《書畫江南》《故事江南》《名著江南》節目的頂天之柱,輝煌《夢迴江南》的絢爛之彩。(孟廣徵)

夢迴江南樂曲賞析

夢迴江南 ——實景劇《夢迴江南》主題歌
《夢迴江南》 《夢迴江南》
孟廣徵、沈森龍詞陳哲、沈森龍曲曲
相憶總隨南來風,
秋雨輕敲梧桐山疊翠屏,
一幅長卷入夢中,
看江花紅勝火,
聽小橋流水聲,
尖角綠荷紅蜻蜓
説豐年稻花香
唱小小無錫景,
兒時荷塘剝蓮蓬
飛鳥歸巢黃昏中,
風搖修竹疏影,
石板巷深,
吳儂軟語古韻濃,
看江花紅勝火,
聽小橋流水聲,
尖角綠荷紅蜻蜓
説豐年稻花香
唱小小無錫景,
兒時荷塘剝蓮蓬
夢裏江南,往事如初,
夢迴江南,不期歸程,
眉頭,心頭,
夢復一夢,
不醒,不醒。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