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鱗鏟頜魚

鎖定
體長,稍側扁,背稍隆起,腹部圓。頭短,吻鈍,口下位,橫裂,口角伸至頭腹面的側緣。下頜邊緣具鋭利角質;須2對,上頜須極細小,口角須也很短。背鰭無硬刺,外緣稍內凹。胸部鱗片較小,埋於皮下。體背黑褐色,腹部灰白。體側每個鱗片的基部具有新月形黑斑,背鰭尾鰭灰黑色,其它各鰭灰黃色,外緣金黃色,背鰭和臀鰭都有一條桔紅色斑紋。
外文名
Largescale shoveljaw fish
別    名
錢魚
梢白甲
赤鱗魚
石口魚
中文學名
多鱗鏟頜魚
拉丁學名
Varicorhinus macrolepis
二名法
Bleeker, 187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鯉科
亞    科
䰾亞科
突吻魚屬
多鱗鏟頜魚

多鱗鏟頜魚形態特徵

多鱗鏟頜魚
多鱗鏟頜魚(4張)
背鰭條3,8;臀鰭條3,5;胸鰭條1,17;腹鰭條1,8;側線鱗51-55;下嚥齒3行,1·3·5-5·3·1;鰓耙外側25-27。體長為體高的3.8-4.4倍,為頭長的4.6-5.1倍,為尾柄長的5.1-5.3倍,為尾柄高的9.0-10.0倍。頭長為吻長的2.5-2.8倍,為口定的2.7-2.8倍,為眼徑的4.6-5.4倍,為眼間距的2.3-2.5倍。體長,腹部圓,尾柄細長。吻短而鈍圓。口寬,下位,橫裂。下頜具角質。上唇薄而光滑,與吻皮有一深溝相隔。唇後溝僅在口角處。須2對,吻須短,頜須較長。鰓膜與峽部相連。背鰭刺軟,其起點至吻端較至尾鰭基的距離為近。腹鰭基部外側各有2個大的膠鱗。肛門緊接臀鰭起點。鰾2室。腹腔膜灰白色。體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 [1] 

多鱗鏟頜魚生活習性

多鱗鏟頜魚外形 多鱗鏟頜魚外形
棲息在河道為礫石底質,水清澈低温,流速較大,海拔高程為300-1500米的河流中,常藉助河道中溶岩裂縫與溶洞的泉水發育,秋後入泉越冬。4月中旬出泉,出泉多集中於夜半三更,頭部朝內,尾部向外,集羣而出,一般在8-10日內出完。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齡以上,雌性為4-5齡,懷卵量為0.6-1.2萬粒,生殖季節於5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及着生在礫石表層的藻類為食,取食時用下頜猛鏟,進而將體翻轉,把食物掰入口中。取食後的石塊,可見白斑點點。 [2] 

多鱗鏟頜魚分佈範圍

分佈於嘉陵江水系和漢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山東泰山 [2] 

多鱗鏟頜魚種羣現狀

在產區種羣數量較大,特別是在陝西南部山區為優勢種羣。4月中旬當魚羣出泉時,數量很大,一些較大的魚泉最多可達萬斤以上,一般多為幾千斤,小魚苗也在百斤以上,是當地羣眾喜食的山區特產。今後如能對其天然資源加以保護,同時解決人工繁殖等技術問題,它將是山區漁業中一種很有前途的養殖魚類。
多鱗鏟頜魚肉嫩味鮮,有滋補明目下乳之功效。 [2] 

多鱗鏟頜魚營養價值

多鱗鏟頜魚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別為76.60%、18.11%、3.01%和1.42%。該魚肌肉中共含有18種氨基酸,氨基酸總含量為77.28%,其中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總計為31.29%,佔氨基酸總量的40.49%;4種鮮味氨基酸的含量總計為29.15%,佔氨基酸總量的37.72%;必需氨基酸指數為70.41。肌肉所含的脂肪酸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為3∶4∶3,比例合理;EPA與DHA的含量較高,分別為2.89%、6.20%,表明多鱗鏟頜魚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與保健作用。 [3] 

多鱗鏟頜魚人工繁殖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水產所在北京地區人工繁殖多鱗鏟頜魚獲得成功,並首次在泰山地區以外實現人工繁殖。 [4] 
參考資料
  • 1.    多鱗鏟頜魚  .農業户[引用日期2015-01-05]
  • 2.    多鱗鏟頜魚  ..[引用日期2013-11-06]
  • 3.    多鱗鏟頜魚肌肉中營養成分分析與品質評價 徐紹剛; 王躍智; 田照輝; 楊曉飛; 楊貴強 水產科技情報 2011-10-01
  • 4.    多鱗鏟頜魚肌肉氨基酸含量測定及營養分析 李正偉; 鄭曙明 飼料工業 201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