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道批處理系統

鎖定
所謂批處理(batch processing )就是將作業按照它們的性質分組(或分批),然後再成組(或成批)地提交給計算機系統,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後再輸出結果,從而減少作業建立和結束過程中的時間浪費。根據在內存中允許存放的作業數,批處理系統又分為單道批處理系統和多道批處理系統。在該系統中,用户所提交的作業都先存放在外存上並排成一個隊列,成為“後備隊列”;然後,由作業調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從後備隊列中選擇若干個作業調入內存,使它們共享CPU和系統中的各種資源。
中文名
多道批處理系統
外文名
Multiprogrammed Batch Processing System
所屬學科
操作系統
特    點
SPOOLing、多道程序設計技術

多道批處理系統來源

在單道批處理系統中,內存中僅有一道作業,它無法充分利用系統中的所有資源,致使系統性能較差。為了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系統吞吐量,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又引入了多道程序設計技術,由此而形成了多道批處理系統.

多道批處理系統特點

多道批處理系統有兩個特點:
1. 多道:系統內可同時容納多個作業。這些作業放在外存中,組成一個後備隊列,系統按一定的調度原則每次從後備作業隊列中選取一個或多個作業進入內存運行,運行作業結束、退出運行和後備作業進入運行均由系統自動實現,從而在系統中形成一個自動轉接的、連續的作業流
2. 成批:在系統運行過程中,不允許用户與其作業發生交互作用,即:作業一旦進入系統,用户就不能直接干預其作業的運行。

多道批處理系統系統的優缺點

  1. 系統利用率高。由於在內存中駐留了多道程序,它們共享資源,可保持資源處於忙碌狀態,從而使各種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2. 系統吞吐量大。系統吞吐量是指系統在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總工作量。能提高系統吞吐量的主要原因可歸結為:第一,CPU和其它資源保持“忙碌”狀態; 第二,僅當作業完成時或運行不下去時才進行切換,系統開銷小。
  3. 平均週轉時間長。作業的週轉時間是指從作業進入系統開始,直至其完成並退出系統為止所經歷的時間。在批處理系統中,由於作業要排隊,依次進行處理,因而作業的週轉時間較長,通常需幾個小時,甚至幾天。
  4. 無交互能力。用户一旦把作業提交給系統後,直至作業完成,用户都不能與自己的作業進行交互,這對修改和調試程序是極不方便的。

多道批處理系統待解決問題

多道批處理系統是一種有效、但十分複雜的系統。為使系統中的多道程序間能協調地運行,必須解決下述一系列問題。
  1. 處理機管理問題。在多道程序之間,應如何分配被它們共享的處理機,使得CPU既能滿足各程序運行的需要.又有較高的利用率;此外,一旦將CPU分配給某程序後,應何時收回等一系列問題,屬於處理機管理問題。
  2. 內存管理問題。應如何為每道程序分配必要的內存空間,使它們“各得其所”且不致因相互重疊而丟失信息,以及應如何防止因某道程序出現異常情況而破壞其它程序等問題,就是內存管理問題。
  3. I/O設備管理問題。系統中可能有多種類型的I/O設備供多道程序共享,應如何分配這些I/O設備,如何做到既方便用户的使用,又能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這就是I/O設備管理問題。
  4. 文件管理問題。在現代計算機系統中,通常都存在着大量的程序和數據,應如何組織它們才便於用户使用;此外,還有信息保存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問題,這些屬於文件管理問題。
  5. 作業管理問題。對於系統中的各種應用程序,它們有的屬於計算型,有的屬於I/O型,有些既重要又緊迫;而有些作業又要求系統能及時響應,這時系統應如何組織和安排這些作業,這便是作業管理問題。 [1] 
參考資料
  • 1.    湯小丹 梁紅兵 哲鳳屏 湯子瀛.《計算機操作系統》(第三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