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花梣

鎖定
多花梣(Fraxinus floribunda Wall. in Roxb.),木犀科梣屬植物。落葉喬木,芽大,嫩枝在上下節間交互呈兩側扁平狀。葉對生,小葉葉緣具鋸齒。花小,苞片線形至披針形,花梗細;花芳香,花萼小,果為堅果,先端迅速發育伸長成翅,翅長於堅果,故稱單翅果。生山谷密林中,海拔30-2600米。
中文名
多花梣
拉丁學名
Fraxinus floribunda Wall. in Roxb.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木樨科
梣屬
多花梣

多花梣形態特徵

多花梣
多花梣(5張)
植株:落葉大喬木,高25米;樹皮灰黑色,平滑。頂芽三角狀圓錐形,密被褐色短絨毛,內鱗片被棕色茸毛。小枝黑褐色,皮孔小而凸起。 [3] 
葉:羽狀複葉長15-30釐米;葉柄細長,長5-8釐米,基部稍增厚;葉軸圓柱形,上面具窄溝或平坦,小葉着生處具關節,密被棕色糠秕狀毛,後禿淨,變黑色;小葉7-9枚,薄革質,卵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8-12(-15)釐米,寬3-4(-6)釐米,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近等大,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兩側歪斜,葉緣具整齊的彎曲鋭鋸齒,齒尖胼胝狀,有時下部近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散柔毛和淡黃色氈毛以及紅色糠秕狀毛,漸禿淨,中脈在上面平坦,下面凸起,側脈10-12對,達葉緣網結,細脈在兩面均明顯凸起,末端網結成蜂窩狀,並有紅色微細腺點;上方側生小葉近無柄,下方各對小葉柄通常順序遞長(0.5-)11-1.5釐米,關節處密被棕色茸毛。
花:圓錐花序頂生,大而伸展,多花,長20-30釐米;花序梗扁平,粗短,密被糠秕狀毛;花在葉後開放;花梗細而密,絲狀,長3-4毫米;花萼杯狀,長1.5毫米,萼齒短,呈闊三角形,尖頭至鈍圓;花冠白色,裂片長圓形,長(2-)3-4毫米,寬1-1.5毫米,先端鈍;雄蕊伸出花冠外,花葯長1.5毫米,頂端具短尖,花絲細;雌蕊較短,柱頭長圓形,花柱稍短,易脱落。
果:翅果線形,長2-4釐米,寬3.5-4.5毫米,近中部最寬,先端微凹或急尖,密被紅色糠秕狀毛,漸稀疏而脱落。翅下延至堅果上中部,堅果扁平,長1.2釐米。
花果期:花期2-4月,果期7-10月。 [1] 

多花梣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2 600米的山谷密林中。

多花梣分佈範圍

產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生山谷密林中,海拔30-2 600米。尼泊爾、不丹、克什米爾地區、印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也有分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