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線南蜥

鎖定
多線南蜥(Mabuya multifasciata Kuhl,1820),石龍子科南蜥屬物種,於低海拔森林地區。白日覓食,捕食昆蟲。卵胎生,每產仔5—7仔。 [1] 
中文名
多線南蜥
拉丁學名
Mabuya multifasciat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亞    目
蜥蜴亞目
石龍子科
南蜥屬
多線南蜥
分佈區域
國內分佈:雲南、海南 國外分佈:印度、越南、馬來西亞

多線南蜥形態特徵

上鼻鱗彼此不切;每一背鱗有3—5條明顯的縱稜,尾長為頭體長的1.5倍。
多線南蜥
多線南蜥(2張)
形態 吻端鈍圓,吻長與眼耳間距等長;吻鱗寬大於高;鼻孔位於單枚鼻鱗中央;有上鼻鱗一對,彼此分離;額鼻鱗與吻鱗相接,僅有個別彼此分離;有一對後鼻鱗,僅1號的1側無;鼻鱗寬大於長;前額鱗一對,彼此相接,有1號標本前額鱗與額鼻鱗彼此癒合;額鱗長大於寬,其前面寬約為後面寬的3倍;頂鱗寬大於長,被間頂鱗隔開,彼此不相接,頂眼尚清晰;頰鱗2枚,極個別有3枚;頸鱗1對,僅1號左側沒有;眼上鱗4枚,第2枚最大,下眼瞼被小鱗;耳孔小,圓形,前緣具瓣突,周圍是小鱗;顳部鱗片平滑或微弱起稜;鼓膜深陷;上唇鱗7枚,1號標本左側為6,第五枚最大,位於眼下。體形粗壯,背鱗和側鱗幾等大,覆瓦狀排列,體、尾、四肢背面每個鱗片具3—5條縱稜;環體中段鱗30—32行;腹鱗平滑,僅咽喉部微弱起稜;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5倍,尾腹面中央一行鱗不明顯擴大,尾易斷,再生尾鱗片擴大且無稜;四肢大小適中,前後肢貼體相向時,雌性趾端達掌腕,雄性可達肘關節;掌蹠部被粒鱗,第IV趾趾下瓣17—22枚,有1號雌體多達28枚;指趾下瓣平滑或微弱起稜。
生活時,頭背鱗片常有顯著黑斑,體、尾四肢背面橄欖色或棕色,顏色一致或每個鱗兩側有黑色斑點,有的黑色斑點綴連成行;體側色深,有的鱗片上有帶黑邊的淺色小斑點,體兩側各有一條淺灰色窄縱紋,從前額鱗起、經眼上緣至體側達尾部,此縱紋跨兩個鱗行交接處,各佔半個鱗寬。腹面白色,咽喉部橘黃色。雄性生殖季節時,體側為土紅色或橘黃色,脅後部較明顯。 [2] 

多線南蜥生境繁殖

多線南蜥 多線南蜥
生活於低海拔的開闊地,以200米左右的山地丘陵最多。每次產5~7仔。 [3] 

多線南蜥分佈範圍

分佈於雲南、海南、台灣。 [3]  國外見於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地。 [1] 

多線南蜥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無危(LC)。 [5]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