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維貧困指數

鎖定
多維貧困指數(MultidimensionalPovertyIndex,MPI)是由聯合國與牛津貧困和人類發展研究中心共同提出的,是為了精確定義貧困、評價貧困而建立的指標體系。該體系採用“三維十10個指標”的方法衡量貧困水平。三維分別是健康、教育和生活條件。10個指標包括營養、兒童死亡率、入學年限、兒童入學率、烹飪燃料、衞生間、水、電、地板以及資產等,從多層面生動反映貧困人羣所面臨的挑戰。 [1] 
中文名
多維貧困指數(MPI)
外文名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發展歷史
多維貧困指數(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簡稱MPI。
2007年5月由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發起,在牛津大學國際發展系創立了牛津貧困與人類發展中心(Oxford Poverty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itiative, OPHI)。中心主任Alkire建立了研究團隊,致力於多維貧困的測量。 Alkire(2007)認為,與能力方法相關的多維貧困測量能夠提供更加準確的信息,便於識別人們的能力剝奪。隨後,Alkire和Foster (2008)發表了《計數和多維貧困測量》工作論文,提出了多維貧困的識別、加總和分解方法。
參考資料
  • 1.    李連友著.中國社會發展指數的構建與實證 面向全面小康社會:中國市場出版社,,2016.12: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