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瘤病毒

鎖定
多瘤病毒科內包括多瘤病毒(PY)、SV40和BKV、JKV等,它們的生物學特性也各不相同。在自然的情況下一般不會誘發腫瘤·新生的小鼠、大鼠、倉鼠、家兔、豚鼠等,對PY特別敏感,可以誘發多個部位或器官發生肉瘤或癌症,故稱為多瘤病毒(polyoma Virus,Py).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衞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BK多瘤病毒(BKV)在2B類致癌物清單中。 [1] 
外文名
polyomavirus
中文學名
多瘤病毒
病毒界
包    括
多瘤病毒、SV4
生活地點
腎細胞

多瘤病毒一般生物學特性

多瘤病毒科內包括多瘤病毒(PY)、SV40和BKV、JKV等,它們的生物學特性也各不相同。PY病毒是Gross在1953年從AKR小鼠白血病病毒傳遞過程中分離出來的,在實驗室和野生的小鼠間以潛伏的形式廣泛分佈,幼鼠由於接觸成年鼠的尿或唾液而被感染,在自然的情況下一般不會誘發腫瘤.新生的小鼠、大鼠、倉鼠、家兔、豚鼠等。1957年Steward和Eddy首先在小鼠胚胎纖維細胞中培養PY獲得成功,繼之發現PY還可以使小鼠和倉鼠成纖維細胞發生轉化,從PY分離的DNA也具有轉化細胞的能力。
SV40病毒生活在恆河猴的腎細胞內,病毒在這種猴腎細胞內生長但不引起明顯的細胞病變,但將恆河腎細胞培養液加到非洲綠猴的腎細胞培養液中使後者細胞產生明顯的空泡,這種病毒稱為猴空泡病毒(simian vacuolating virus),現一般稱為SV40。將分離的SV40或SV40中提取的DNA注射新生的倉鼠皆可誘發肉瘤。SV40在體外可使培養的倉鼠、大鼠、猴、等細胞發生轉化.SV40進入敏感的猴腎細胞核內成熟,產生大量的病毒顆粒,使細胞裂解死亡,這一過程在37℃下約經24-48小時.BKV是從1例人腎移植後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病人的尿液中分離出來的病毒,可誘發新生的倉鼠和小鼠產生腫瘤,在體外能使倉鼠、大鼠、小鼠家兔和非洲綠猴細胞發生轉化,BKV的DNA也能轉化大鼠和倉鼠細胞.JCV是從1例人進行多發灶腦白質病(PML)病人的腦組織中分離的病毒,能使新生倉鼠發生神經膠質瘤.JCV的DNA使新生倉鼠膠質細胞的原代培養細胞發生轉化.雖然BKV和JCV是普遍分佈的,並在動物實驗證明具有致瘤能力,但尚未證實它們與人類惡性腫瘤的關係.

多瘤病毒基因組結構

PY和SV40病毒顆粒皆為20面體立體對稱結構,它們的直徑大小、殼粒數目和DNA分子量等都相同,但是所含蛋白質成分有差異.SV40DNA含5,243個鹼基對,而PY病毒為5,292個鹼基對組成的環狀雙鏈DNA分子.分離和純化的病毒DNA具有感染性,在體外可使細胞轉化並對倉鼠誘發腫瘤.對SV40病毒的結構已經進行了較詳盡的研究,其基因組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定位及其複製的各種蛋白質都已有較清楚的瞭解。SV40病毒基因組以EcoRl內切酶切點作為0點分成100等分,Ori點是DNA雙向複製的起紿點.SV40病毒基因組內的早期編碼進程是逆時鐘方向,在病毒DNA自制前,編碼的蛋白質(大T、小T抗原)與誘發宿主細胞的轉化有關;晚期編碼區進程為順時鐘方向,是在病毒DNA複製開始以後,編碼的蛋白質為三種病毒殼體蛋白VP1、VP2和CP3,這些蛋白是病毒的結構蛋白,不參與細胞的轉化過程.PY的物理結構圖與SV40相似,也是環狀結構,但ori起始點不同,而且早期編碼區的進程是順時鐘方向的,編碼三種蛋白(大T、中T和小T抗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