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毛犰狳

鎖定
多毛犰狳(學名:Chaetophractus nationi)上體兩側和4肢外側常覆蓋着骨板與鱗板,並由七、八列可動的橫帶分成前後兩部,橫帶間由彈性皮膚連接,可將身體蜷縮成球狀,以防禦天敵侵害;身體和四肢下部,所有的鎧甲鱗片都覆蓋着白色或淺棕色的毛髮。耳小;舌能伸縮;前肢3指,指爪彎曲強大,後肢5趾,具爪;牙齒細小,釘狀,終生生長。
分佈於玻利維亞智利北部。
中文名
多毛犰狳
拉丁學名
Chaetophractus nationi
別    名
密毛犰狳
納氏毛犰狳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帶甲目
犰狳科
披毛犰狳屬
多毛犰狳
分佈區域
玻利維亞和智利北部
命名者及年代
Thomas, 1894
保護級別
易危(VU) IUCN標準
食    性
雜食性
繁    殖
每胎產1-2仔
習    性
夜間活動覓食
生    命
12-16歲 [1] 
外文名
Andean Hairy Armadillo
Bolivian Hairy Armadillo
拼    音
duō máo qiú yú

多毛犰狳形態特徵

多毛犰狳
多毛犰狳(5張)
多毛犰狳頭部和身體長度220-400毫米,尾長90-175毫米。該物種自頭、胸起有18條帶狀甲,其中7或8條可以移動。和披毛犰狳屬所有成員一樣,身體和四肢下部的鎧甲鱗片都覆蓋淺棕色的毛髮。全身披上一層硬又厚的護甲,這層護甲由一片一片的鱗片組合起來,每一塊鱗片都像一塊小盾板一樣的堅硬。軀幹分成前、中、後三部分,頭頂、背部、尾部和四肢有角質鱗片,前後兩部分有整塊不能伸縮的骨質鱗甲覆蓋,中段的鱗甲成帶狀,與肌肉連在一起,可以自由伸縮,尾巴和腿上也有鱗片,鱗片之間還長着毛,腹部無鱗片只有毛。腳特別短,趾有鋭利的爪,善於掘土。犰狳的護甲除了可以防禦敵人的攻擊外,又可以在逃入洞穴以後,將洞口緊緊地堵起來,就可以安全地躲在洞裏了。 [2] 

多毛犰狳棲息環境

棲息於完全開放的高海拔草原。

多毛犰狳生活習性

犰狳是哺乳動物中具備最完善的自然防禦方法的動物之一。主要手段可概括為:“一逃、二堵、三偽裝”。所謂“逃”,即逃跑的速度相當驚人。犰狳具有很靈敏的嗅覺和聽覺。當它感到環境危險時,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把自身隱藏在沙土裏。別看它的腳長得短,掘土挖洞的能力卻很強。剛剛還看到它倉惶而逃,一眨眼,竟出奇不意地不見了。它到底藏到哪兒去了,根據剛刨出的新土,可以斷定它已鑽進了地洞。有人曾這樣描述犰狳的打洞本領:“它打洞速度非常快,如果騎在馬上看見這類動物,而在跳下馬背時,它已經鑽到土裏去了。”所謂“堵”,是指它逃入土洞後,用其尾部盾甲緊緊堵住洞口,就象“擋箭牌”似的,使敵人無法傷害它。所謂“偽裝”,就是用上面説的捲曲法,全身蜷縮成球形,身體被四面八方的“鐵甲”所包圍。 [3] 

多毛犰狳分佈範圍

分佈於玻利維亞和智利北部。 [4] 

多毛犰狳繁殖方式

每年春季分娩一次,妊娠期2個月。雌犰狳有一泌尿生殖裂口的陰道及尿,雄的有睾丸,位於腹腔,犰狳規律地產生於同一個受精卵,胚胎着牀遲緩14-16周,在此期間胚胞在子宮中游離存在,不貼子宮壁,安靜地沐浴在子宮液中。胚胞一旦着牀迅速發生。犰狳胎兒的腎上腺很大,尤如人和靈長類。 [2] 

多毛犰狳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列入《華盛頓公約》瀕危物種附錄二。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