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孔新燈籠魚

鎖定
多孔新燈籠魚,Neoscopelus porosus (Arai, 1969),新燈魚科新燈魚屬的一種魚類。體延長,側扁。頭中大。吻鈍尖。眼大。口頗大,上頜末端延伸至前鰓蓋後緣;上下頜、鋤骨、齶骨、中翼骨及舌面均具小齒。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中文名
多孔新燈籠魚 多孔新燈籠魚
拉丁學名
Neoscopelusporosus(Arai, 1969)
別    名
多孔新燈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燈籠魚目
新燈魚科
新燈魚屬
多孔新燈魚
中文學名
多孔新燈籠魚
俗    名
燈籠魚 七星魚 光魚
科    名
Neoscopelidae
科中文名
新燈籠魚科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頭中大。吻鈍尖。眼大。口頗大,上頜末端延伸至前鰓蓋後緣;上下頜、鋤骨、齶骨、中翼骨及舌面均具小齒。體被弱圓鱗,易脱落;側線平直。背鰭單一,位於體中部,具軟條12-14(通常為13),後部另具一脂鰭;臀鰭基底明顯長於背鰭基底,具軟條18-20(通常為19);尾鰭叉形,尾鰭副鰭條柔軟。各部位之發光器位置於下:鼻部背位發光器(Dn)小型;鼻部腹位發光器(Vn)無;眶下位發光器(So)無;鰓蓋位發光器(Op)2個,位於前鰓蓋後緣,其中的第2鰓蓋發光器(Op2)位於眼下緣縱在線;鰓被架位發光器(Br)3個;胸鰭上方發光器(PLO)位於側線與胸鰭基間,接近側線處;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兩者均呈水平狀,與PO1不同在一直在線;胸部發光器(PO)5個,前4個幾呈水平狀,最後1個升高;腹部發光器(VO)4個,VO2位於VO1及VO3之間的上方,在PVO及SAO1水平線的下方;腹鰭上位發光器(VLO)位於腹鰭和側線之間,接近側線處;臀鰭上方發光器(SAO)3個,三者排列呈鈍角狀,SAO1位於VO3和VO4間的上方,SAO3緊臨側線的下方;體後側位發光器(Pol)1個,位於脂鰭下方,緊臨側線;臀鰭前部發光器(AOa)6個,沿臀鰭基底水平狀排列;臀鰭後部發光器(AOp)4個,沿尾柄腹側狀排列,其間距大於發光器的直徑;尾鰭前位發光器(Prc)2個,Prc2在側線下方,其間距大於發光器的直徑;雄魚具3-5個透明的尾上腺(SUGL)及小的尾下腺(INGL);雌魚有小的尾上腺(SUGL)及數個更小的瓦狀尾下腺(I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