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圈凸弦紋鏡

鎖定
商代銅鏡。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同出四種。鏡為圓形,鏡身較薄。鏡面微凸,背面飾凸起的同心圓線紋六圈,同心圓線紋之間,飾以放射狀豎線紋,形似放射的光芒。半環形紐。直徑11.8釐米、厚0.2釐米、鈕高0.8釐米,重0.2公斤。
中文名
多圈凸弦紋鏡
年    代
商代
出    土
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直    徑
11.8釐米

目錄

多圈凸弦紋鏡起源

起源/出土文物
一、a:“七角星紋鏡”和“多圈凸弦紋鏡”
1976年在青海貴南尕馬台的齊家文化25號墓出土了兩面銅鏡,一面是素鏡,另一面帶有七角星圖案[1]。它們的出現,把爭論已久的中國古銅鏡的歷史提到4000年前,也為傳説中黃帝“……帝因鑄鏡以像之,為十五面,神鏡寶鏡也”的記載提供了無可置疑的實物印證。有關它們的圖片和文章發表之後,立刻引起國內外眾多漢文化歷史學家的極大關注和重視。該鏡直徑89mm,厚約3mm,平面、有鈕和素圓鈕座。鈕已殘,鏡邊緣有兩個梨形小孔,穿線後可作掛鏡之用。鏡內鑄有七個三角形,繞鈕座分佈,三角形之外的空白處用斜線條紋裝飾構成底紋,右旋放射。雙圈夾凹槽收邊。另一面出土殷墟婦好墓的《多圈凸弦紋鏡》[2]圓形,直徑118mm,厚2mm,弓形鈕,素圓座,鏡面微凸,以鈕為中心分為六個逐漸增寬的圓圈,每個圓圈內鑄有密排的短直線,形成全體向外放射的光芒紋飾。這兩面銅鏡原型取自太陽,比較中外各民族遠古對太陽的表現形式即可知如同一轍。

多圈凸弦紋鏡出土示例

例如在中國山東大漢口文化出土的一尊陶缸上刻有象徵太陽“○”及月亮和高山的圖形[3],再看現存英國倫敦南部新石器時期的用巨石搭契的“石垣”,“全體用巨大的石塊堆疊起兩個圓形陣,中間建一祭台,台上放一石頭,每年夏至太陽始出一刻,陽光都會準確穿過配製的其它巨石落到祭台上的石頭”[4],這些圖形清楚地表現了人類最早對太陽的崇拜。將它們同“七角星形鏡”和“多圈凸弦紋鏡”對照,不難看出這兩面銅鏡也是中國古人對太陽崇拜的實物之一。而黃帝的“鑄鏡以像之”,當以圓“像”太陽,附以七角星形和光芒紋飾為陽光,所以是“神鏡也”。中國原始銅鏡的設計模仿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