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列士

鎖定
莫里斯·多列士(Maurice Thorez,1900—1964),法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著名活動家,原法國共產黨總書記。1920年加入社會黨。1924年加入共產黨。1924年起當選為黨的中央委員,領導了反對法國在摩洛哥進行戰爭的羣眾運動。1930年起任黨的總書記。1940-1944年德軍佔領法國期間,領導了共產黨組織的法國人民抵抗運動和1944年的民族解放起義。1945-1947年任法國國務部長和副總理。1928一1943年間先後當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和主席團委員。
中文名
多列士
外文名
Maurice Thorez
國    籍
法國
出生地
加萊海峽省
逝世日期
1964
黨    派
共產黨

多列士成長環境

1900年4月28日,多列士出生於加萊海峽省諾愛爾一高杜的一個礦工家庭,父親和祖父都是礦工。當他剛剛12歲時,便開始在礦上當童工。礦工們的苦難生活,在他幼年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1914年9月,德國進攻法國,多列士隨其祖父從諾愛爾撤走,來到了克厄茲省的克呂納鎮上。在那裏,他在一位教師的幫助下閲讀了一些世界文學名著。殘酷的戰爭,深深地教育了他。他在自傳中寫到“我認識了戰爭真貌了—這並不是愛比納出品的連環畫,……戰爭是那麼可怕,是吃人的東西,是恐怖與死亡的散播者!”也就是在克呂納鎮,多列士當了農場的小工,這使他親眼看到了的農民。在他與農民的接觸中,他了解到農民的優良品德,他非常佩服農民們的堅強毅力、品德。他認為“農民和工人一樣的不幸”。1917年3月,多列士隨其祖父一起來到了阿密安,當了船伕。他們駕駛着“法蘭西”號木船,沿着索姆河裝卸貨物。水上的漂泊生活,使多列士受到了鍛鍊,也開闊了眼界,進一步瞭解了法國的社會和生活。1918年11月起他又在麪包店裏當學徒。

多列士加入革命

1919年3月,多列士加入法國社會黨。同年12月社會黨分裂,29日,法國共產黨成立後,多列士加入法國共產黨。1920年3月,多列士應召入伍,在步兵第72聯隊服役兩年。在軍隊服役期間,多列士同一些法國革命者,討論俄國革命第三國際的問題,並致信《人道報》,表示贊成加入第三國際。復員後,曾在建築行業當小工,後來當了油漆匠。
1923年,多列士任加萊海峽聯盟黨組書記,從此,他開始作為一個職業革命家,從事革命活動。1924年,在里昂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中央委員,10月,被任命為若爾地區黨的書記(該地區包括若爾、加萊、索姆三個省)。1925年,多列士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任法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組織書記,1930年7月起任法共總書記。1932年起當選法國議會議員。多列士還長期(1928一1943年)任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1939年一1943年任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委員。

多列士艱辛革命歷程

1929一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嚴重地打擊了資本主義各國,為了擺脱困境,許多帝國主義國家走上了法西斯主義的道路,企圖挑起世界大戰。在這危急時刻,多列士利用國會積極宣傳法國共產黨的主張,反對帝國主義的戰爭陰謀。1934年10月,在黨召開的緊急代表大會上,他提出了“爭取麪包、自由與和平的人民陣線”的口號,號召各民主力量聯合起來,結成廣泛的人民陣線。法共與社會黨簽訂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1935年5月,建立了以多列士為代表的法共、以勃魯姆為代表的社會黨、以達拉第為代表的激進民主黨參加的人民陣線。多列士在1936年4月17日晚上發表的廣播演説中指出:“羅馬柏林、或任何其他的外國首都,甚至於我們並不諱言深切依戀莫斯科都不是決定法國人民命運的地方!決定我們命運的地方是巴黎!”山接着,多列士為首的法共提出了“一切為了人民陣線,一切經過人民陣線”、“聯合、聯合、再聯合”的口號。人民陣線的建立,團結了法國民主力量。在1936年4月的選舉中,法國共產黨讓出140個候選人給社會黨,約100個給激進黨,約30個給社會主義聯盟,人民陣線終於在選舉中獲得輝煌的勝利。法國共產黨積極為維護工人階級利益、反對法西斯主義種族主義殖民主義、反對不干涉政策、為積極維護世界和平而奮鬥。但以多列士為首的法國共產黨在人民陣線中未能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以致當達拉第政府和社會黨向共產黨提出廢除統一行動建議時,法國共產黨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面。工939年3月,法國人民陣線最終解體。1939年9月3日,法國與德國宣戰,多列士應徵入伍。但是他認識到這場戰爭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是不義之戰,10月,便離開部隊秘密逃出法國。因而被資產階級政府以“逃兵”罪名,缺席判處死刑。離開法國後,多列士先到比利時,1940年到了蘇聯。整個戰爭期間他都住在蘇聯。
1940年6月,法國被德國佔領,法國廣大人民羣眾紛紛拿起武器,開展抵抗運動,義勇軍游擊隊的活動迅速遍及全國,號稱有數十萬之眾。在法共領導下,1944年8月,游擊隊解放了包括巴黎在內的幾十個城市。9月,法國本土基本上獲得解放。11月,多列士得到戴高樂的特赦,從莫斯科回國。

多列士提出和平鬥爭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以多列士為首的法共提出了為建立新的民主制度而鬥爭的口號,根據國際國內形勢,決定走和平、議會鬥爭的道路。多列士曾要求將游擊隊(包括法共領導下的游擊隊)在一定條件基礎上與政府軍合併,建立一支新的人民軍隊。但這一要求未能實現,便單方面放棄了自己的武裝。他還同意政府的要求將解放戰爭期間建立起來的由法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委員會改為諮詢性機構。戰後,多列士領導全黨為恢復法國的生產,維護國家統一,為重新振興法國而鬥爭。他們的口號是:“團結、戰鬥、勞動”,“復興——民主一統一”。法共還積極進行議會選舉的鬥爭,1945年選舉勝利後,在1946年11月的大選中,法共獲得550萬張選票和86個席位,成為第一大黨。多列士為此擬定出組閣的綱領:放手推動社會進步,擴大民主精神,保護法郎的價值,與海外各民族友愛合作。但法共組閣計劃未能實現。從1945年至1947年,法國共產黨應邀參加了政府。1946年11月,在戴高樂政府中,有5名法共黨員參加,其中多列士任國務部長。1947年1月,在拉馬迪埃政府中,有5名法共產黨人閣,多列士為副總理。當時多列士明確宣稱:“對法國的第一大黨,以後不得再有任何禁令!共產黨要廣泛參加政府的工作。”但時隔不久,1947年5月,拉馬迪埃政府以政策分歧為藉口,將法共排擠出政府。
在對外政策方面,戰後初期,多列士主張法國在安全和損害賠償問題上應享有一定的權利。不贊成分裂德國,認為由盟國共管魯爾區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他贊成世界已分成為社會主義陣營和帝國主義陣營。反對“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反對美國干涉法國內政。多列士當時對美國記者説:“我們很願意你們來幫助我們煮好我們的湯,但我們不認為你們因此就有權利到我們家裏來每隔五分鐘揭一次鍋蓋來檢查。他認為,為建立一個“自由、強大、幸福的法蘭西”可以利用外部條件,但必須保證國家的主權獨立。
1964年7月11日,多列士在赴蘇途中,病死在船上,終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