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飾

鎖定
外飾,漢語詞彙,拼音wài shì,釋義為外表;虛飾。
中文名
外飾
拼    音
wài shì
註    釋
外表;虛飾
出    處
《易·履》
注    音
ㄨㄞˋ ㄕㄧˋ

目錄

外飾解釋

謂粉飾外表;虛飾。 [1] 

外飾出處

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海含地負,放恣橫從,無所統紀,然而不煩於繩削而自合也。”
《易·履》“履道坦坦”三國魏王弼注:“履道尚謙,不喜處盈,務在至誠,惡夫外飾者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南間貧素,皆事外飾,車乘衣服,必貴齊整,家人妻子,不免飢寒。”
唐·顏真卿《讓憲部尚書表》:“若受任失守,還朝屢遷,示國無刑,於臣大損;非敢外飾,實披至誠。”
唐·皎然《桃花石枕歌贈康從事》:主人所重重枕德,文章外飾徒相惑。更有堅貞不易心,與君天下為士則。
宋·曾鞏《太子右司御沉君墓誌銘》:“君為人質樸無外飾,其居鄉閭,寬然長者也。”
參考資料
  • 1.    外飾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