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陵

鎖定
外陵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另説“在天樞下半寸”(《千金要方》);“去腹中行當各三寸”(《針灸資生經》)。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分支,第十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
中文名
外陵
別    名
外陵穴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布有第十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分支(內部為小腸)。
〖主治疾病〗 腹痛,疝氣,痛經
〖人體穴位配伍〗 配子宮、三陰交穴治痛經。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穴義〗胃風吹揚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
〖名解〗外,指本穴氣血作用的部位在經脈之外。陵,陵墓也、土丘也。該穴名意指胃經的脾土微粒輸送胃經之外。本穴物質為胃經上部太乙穴、滑肉門穴、天樞穴諸穴,胃經下部氣衝穴等穴傳來的天部風氣及風氣中夾帶的脾土塵埃,上下風氣交會後在本穴形成了一個風氣場的駐點,隨風氣揚散的脾土微粒則隨着在本穴的風停氣止由天部沉降於地,在穴周外部形成了脾土堆積的土丘,故本穴名為外丘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及地部脾土。
〖運行規律〗脾土微粒隨氣態物冷降並由天部沉降於穴外的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胃經經氣中的脾土塵埃。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