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關

鎖定
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前臂背側,在前臂後區,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主治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瘰癧,脅肋痛,上肢痿痹不遂。操作方法為直刺0.5~1寸。
中文名
外關穴
出    處
《針灸甲乙經》、《針灸甲乙經》
隸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主    治
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瘰癧
主要配伍
配太陽、率谷主治偏頭痛
特殊主治
絡穴、八脈交會穴
操    作
直刺0.5~1寸

外關名稱釋義

(1)外關。外,外部也。關,關卡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膨脹外行,外部氣血被關卡不得入於三焦經。本穴物質為陽池穴傳來的陽熱之氣,行至本穴後因吸熱而進一步膨脹,膨脹之氣由穴內處於穴外,穴外的氣血物質無法入於穴內,外來之物如被關卡一般,故名。
(2)手少陽陽維之會。本穴物質為吸熱後的散脹之氣,此氣外出本穴後交於陽維脈所在的天部層次,故為手少陽陽維之會。
(3)三焦經絡穴。絡,聯絡也。本穴輸出的物質為天部的陽熱之氣,它不光輸向本經各穴所在的天部層次,它還外傳於手厥陰心包經所經過的天部層次,本穴有聯絡各部靜脈氣血的作用,故為三焦經絡穴。

外關功能作用

聯絡氣血,補陽益氣。

外關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外關定位

在前臂後區,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

外關解剖

在尺骨與橈骨之間,深部有小指伸肌、指伸肌、拇長伸肌和食指伸肌;布有頭靜脈和貴要靜脈的屬支,骨間後動、靜脈;有前臂後皮神經和骨間後神經分佈。

外關主治

①頭痛、偏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
②熱病。
③脅肋痛,上肢痹痛,肘部痠痛,手臂疼痛,肋間神經痛。
④瘰癧。

外關操作

直刺0.5~1寸。

外關臨牀運用

現代臨牀常用於治療偏頭痛、高熱、神經性耳聾、肋間神經痛、落枕、急性腰扭傷等。

外關配伍

配太陽、率谷主治偏頭痛;
足臨泣主治耳聾、目痛、頰腫、項強、肩痛;
後溪主治落枕;
陽池中渚主治手指疼痛、腕關節疼痛。

外關附註

手少陽三焦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通於陽維脈。

外關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耳焞焞渾渾,(聾)無所聞,外關主之。” [1] 
2.《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盡痛不能握物,耳聾無所聞。”
3.《八法八穴歌》:“傷寒自汗表烘烘,獨會外關為重。”
[2-3] 
參考資料
  • 1.    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人民衞生出版社,2006年6月
  • 2.    王華 .《針灸學》: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2012年8月
  • 3.    田代化.《靈樞經》: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年8月